日前,在2021年福建省科学学科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暨科学教育改革培训班上,众多学员亲历了一场“有理论、有案例、有实操、有互动”的头脑风暴。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李迅表示,科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通过科学素养的养成,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继而将担当、坚持、果敢的科学家精神塑造成一种文化,为创新与创造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5月11日《中国教育报》)
科学家精神就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追求和坚持真理的精神。如今,从小学一年级始都要开设科学课程,孩子们从小都要接受科学教育。科学精神应当从小培养逐渐凝聚广泛的社会共识。
科学课能够帮助孩子们掌握科学知识、蕴育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方法。科学课是培养儿童和青少年科学精神的重要抓手。科学精神有利于促成实事求是、不偏信不盲从的个体品格,进而有望让孩子们形成独立人格与自由思想。这些宝贵品格无论对于公民个体价值实现还是社会集体创新发展,皆是善莫大焉。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对个体而言,可以提升生命质量,让民众更多享受生活乐趣;于社会而言,可以提高工作效益,增进公共福祉。
现在科学精神传承与培养遇到困难与问题不容忽视。其一,科学精神面临危机。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洗刷冲击,社会价值观日趋功利化和物质化,人们对科学精神的探求意愿弱化,科学精神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有所变化乃至恶化,科学常常要与伪科学进行较量。学术不端和违背科研诚信事件时有发生即为雄辩的事实。功利思想会冲击科学精神,严重的会让追求科学的人们迷失方向,无所适从。其二,科学精神依然缺失。学校科学教育要教的不只是科学知识,更重要的培养科学精神。现今校园科学教育课程偏重于知识灌输,缺乏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个问题在校园长期存在。或许这与教师教学不得不围绕这样那样的指挥棒转不无关系。其三,教育教学尚未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始终是教育的主体。科学教育也是如此,教师是科学知识的权威,教师负责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权威不容怀疑,学生不能怀疑,更不能批判。
校园科学精神培养任重道远。培养科学精神,除了必要的知识讲授,更要注重实践与实验,要借助实践实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科学精神,须变革教学方式。颠覆教师的主体地位,变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迸发奇思妙想并积极求证,以思维的活跃促进科学精神幼苗萌发。培养科学精神,呼唤学校老师和家长都要以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与孩子们沟通交流。家长和老师都应多一点尊重理念,少一些打压想法;多一点平等意识,少一些等级观念;多一点温和说理,少一些暴风骤雨……
深圳市龙岗区 涂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