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5月19日 星期三

    文心花雨育桃李

    ——读冯庆禄散文集《老屋》

    马银华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5月19日   19 版)

        “父母在,家在;父母不在,剩下的只是归途。”凡阅读冯庆禄《老屋》(山东大学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读者相信都为他对双亲的那份浓浓深情所打动。像《一朝离去成追忆》《杂感》《无法欺骗自己》《家与归途》等都是如此。在这里,有对父亲从小到大供养自己与哥哥上学读书的感念,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有父母去世后自己那一直无法释怀的神伤。还有那篇让作者心心念念的《老屋》,在这个老屋里,有他童年的欢乐和成长的疼痛,更有他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时光记忆,而父母去世后,“老人走了,我的家也没有了。”就没有在老屋再留宿一晚上,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去刺痛,那悲伤是如此的锥心,那怀念是如此的刻骨铭心,就让那深情感念深藏心底,孕育生长,化为文心花雨滋润新苗。

        这份饱蘸深情、发自肺腑的性情文字写出了许多人的共同感受,每读一次,便泪流一次。这类至情至性的文字,不止于写自己身边的父母亲人,还有那些一路走来曾经助己一臂之力的有缘人,都是作者深情抒写的对象。《感恩》写对求学时送给他一罐老咸菜的二婶,特别是那位让他饱餐一顿肉饭的通达明理三奶奶,都一一记挂于心。工作后每逢回家过年,都去看望,“只要我回家,只要奶奶还健在,每次回家都会看她。”而对当年读研究生时期对自己关爱如子的导师师母更是一直感恩在心,待之如父母亲人,毕业二十年来,逢年过节都必去看望,从未落下过,“总感觉导师的家是我的精神家园”(《送别恩师》)。“师母有六个儿子...他们都亲切的叫我老七,我自我感觉也确实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爱着这个家,记挂着师母对我的疼爱和牵挂。我有一个渴望:顾老师,我想喊您妈妈。”(《师母》)

        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渔夫》)读冯庆禄这些情真意切的文字,便常常有这种强烈感觉:这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性情之人,有一颗崇尚“真”的灵魂,这份真让他写出最有真情实感的文字,他的文章都是他生活经历和对人生社会思考感悟的真实记录,真诚朴实的文心文风,可谓是本色原生态的、不加一点修饰美化。文集中收录的125篇文章,多是杂感短文,有感而发,有想则记,不长篇高论,不泛泛而谈,不说空话大话。他把自己生活感悟、思考过程如实呈现,让人看到的是一个真诚真实、本色本真的人。

        古今成大事业者,都是超越苦难的智者。作为鲁西南贫苦地区的农家子弟,冯庆禄先生当年求学之路艰辛而漫长,一路走来,吃的苦,受的罪,非今天大学生所能想像。上高中时家里送的干粮,他要精打细算计划着吃,从不敢多吃,担心一旦早早吃完了,干粮送不来,便面临挨饿的境况,当年的艰苦生活可想而知。贫寒的家境使他上高中时一月三元的伙食费都不能如数全交上,只能交一半入半伙,而中午不入伙便只能啃干馒头,不能享受食堂的菜汤喝。(《杂感》)大学四年一直盖一床粗布被子,一直穿蓝色中山装,一直穿家里给做的布鞋,四年时间,全靠学校发放的20元生活费。有一年父亲生日,还用信封给他寄去节省下来的5元钱。(《愧疚》)

        大文豪苏轼在《晁错论》中强调:“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而冯庆禄在《大学生活琐记》一文中也深有感触的写到:“温和的外表后面是一颗永不服输的心......大学里的我是孤傲的也是自卑的。说孤傲是没有服过输,知道自己追求的目标是什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一直为之努力。”“上大学四年,用的一直是粗布被褥,穿的是家里做的布鞋。......知识的海洋又使我的精神生活无比的丰富。......我常常庆幸自己在相对年轻的时候,有过一段相对比较艰难困苦的日子。我感谢那段生活,那是我一生的财富。”(《无题——写给毕业二十周年聚会》)

        “问渠哪能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冯庆禄一路走来,一路爬坡攀升,不断走向自己的人生目标,直至主政一方,执掌高等学府,正是当年艰苦磨炼与逆境中奋起的结果。根深才能叶茂,从小锤炼出的不服输的顽强品格以及大学时积累的丰富人文素养,为以后的工作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与人禀赋相差不多,能做出点成绩,在于你比他人多了一点坚持和耐心。求学路上锻炼出的顽强拼搏意志力,化为冯庆禄日后的勤勉工作作风,无论什么事情都认真不马虎不懈怠。工作多年,未因私事耽误过工作。“当了四年的办公室主任,没休过一次假,没因为感冒或生病休息过半天。”(《可怕的坏习惯》)“有人说强调忙,只是借口,最重要的还是没有充分利用时间。......人生就是如此,多一点耐心,就会多得到个机会。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机会和成功就在于他比别人多了一份坚持,多了一份忍耐或者等待。”(《忙活》)“每逢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都拿在坚持一点点鼓励和激励自己。很多时候看似无路可走,无计可施,坚持了一把,结果通常是斗转星移、柳暗花明。”(《多坚持一点点》)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正如作者在《老屋》师生分享会上所说,他的写作诀窍是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点滴记录,持之以恒,不间断抒写,就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冯庆禄说过:“人生如赶海,结果未可知。出发前首先问问自己想好了没有,自己想要的、想得到的到底是什么?其次,问自己准备好了没有?你是否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和信念。然后付之行动,百折不挠。”(《人生如赶海》)这搏击风浪的赶海者形象不正是作者一生精神追求的写照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