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5月12日 星期三

    赏闽地古建之萃 颂福建文化之歌

    汤宸堉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5月12日   08 版)

        福建古建筑丛书”(第一辑,5册),福建古建筑丛书编委会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20年9月,490.00元

        “福建古建筑丛书”是一套汇集了不同作者记录闽地各式古代建筑的散文作品,它以闽地建筑为线索,以保护古建筑为核心,用参观者的视角来书写闽地优美典雅的建筑美和辉煌磅礴的史诗性。各位作者以随笔的形式叙述了福建亭台楼阁、文庙书院、城墙城楼、府邸宅院的故事。福建简称“闽”,雄踞祖国东南,各大山脉南北纵贯其中,各条河流自成河网体系,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相对独立的福建特色文化,而悠久的历史则造就了独特的技术,从而留下众多的诗意建筑与文化。

        从残垣断壁看福建古建筑的美。残垣断壁虽已残破,但是依附其中的感情依然存在,层台累榭、城墙堡垒、民宅古居,这些人们曾经使用和生活过的屋舍,在历史的长河与岁月中洗尽铅华。而人们对于生活的向往和故乡的怀念,仍然在心中长存。即使古建筑只剩下躯壳,但我们依旧可以通过断瓦残垣与古人来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

        零圭断璧其实是古人生活的轨迹。那时候,人们或因战火、或因饥荒、迁徙等而背井离乡,故土成了弃所,成了残垣断壁,但在他们心中仍然是一种难离的慰藉,犹如《古道亭桥》中《分水关:闽浙边界有无之中》描写的:“在消逝的时光里,石块表面被打磨光滑,废弃的古道长满了青草苔藓,却承载着闽浙两地人们的思乡离别之情,还有不愿被‘边界’束缚的情感。”“残破的美”只有经历过时间的打磨才会体现出它的庄严和历史的沧桑。

        漫步在丛书的那些“残垣断壁”中,这些故事遗存与人间冷暖点面结合,勾画出一幅幅福建先民努力向外探寻生存通道的生动图景。这一切的一切,在抽象的文字和模糊的记忆双重组合下,福建古建筑突然间都立体而丰富起来,变得有血有肉,这就是这套书提供的与其它有关古建筑读物不一样美好记忆。

        穿过古建走近福建人民的生活。古建筑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福建属于丘陵地区,山脉众多,因为山脉的阻隔,福建的民居建筑有着各地不同的风格与样式,在福建,有闽东的大宅院、闽南的红砖房、闽中的土堡排屋、闽西的土楼、闽北的徽派建筑等等。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由福建人爱喝茶、爱吃海鲜,这种山海结合的生活习惯就可见一斑。当我们走在福州的老街上,可以看到错落有致的宅院和老厝,而走进这些古建筑,便可一眼看到家家户户都备有茶具。福建人民的这种生活方式和这些名宅古建,是一起经过一代一代的福建人的传承与保护留存下来的,寓意深远。

        通过读书考学进而入朝为官是人们的终极生活目标,福建人也不例外,在《文庙书院》中的《谒福州文庙》里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看着眼前的一切,我似乎听到凤凰翔舞、百鸟欢鸣,难怪福州人尊称文庙为‘先师庙’和‘圣人殿’,我们应以圣人为师表、学而不厌,以为国家做一些有益的事,作为吾辈毕生之奋斗目标。”除了文庙,自然还要涉及另一个古建——书院,同时还要提到福建历史名人——一代理学大师朱熹,他通过传学授道影响和发展了福建教育,在福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才有了福州“进士之乡”“闽学重镇”的美誉。这些书院已经失去了曾经的功能,但它们仍在以另一种方式激励着每一代福建人奋进学习,渴求知识。

        每一座古建筑都有自己的历史。“福建古建筑丛书”就像一座历史的宝库,我们可以从其所叙述的那些古建筑故事中了解到许多不为人知的福建历史。

        漫长的岁月往往能造就古老而又威严的古建筑,一飞檐、一斗拱、一悬兽都可能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崇安这座县城就有磅礴而大气的过往,《城垣城楼》中的《崇安:诗意安居的古邑》说:崇安坐落于武夷山这块风水宝地,武夷山在早期就是帝王们争夺的对象,汉朝闽越王与汉廷对垒、唐朝贞观左牛卫上将军开荒垦田、明朝正德筑城墙清朝顺治修筑三门、民国红军进驻拆除城墙。如今福建历史宝库在这套书中揭开了它神秘面纱的一角。

        在古代的闽地,倭寇在沿海城镇和山区县城劫掠。《城垣城楼》中的《寅宾出日松溪城》讲:在松溪县城,有个叫寅宾门的城门,它就是一个见证,见证了松溪百姓抗倭的英勇事迹:明朝嘉靖到隆庆年间,倭寇猖獗,进犯松溪,在这危难时刻,知县有序组织百姓抗争,将领英勇守城,青年血气方刚请战,平民百姓自愿参加民军……一帧帧抗倭画卷在松溪大地上徐徐展开。官员坚守岗位,人民誓死捍卫家乡。如果不是这本书,我们如何能够了解到在如此偏僻的松溪县城,也有过这样一段让人热血沸腾的抗倭壮举呢?这就是福建的历史!

        每个到福建的人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街坊古厝、亭台楼阁……感受三坊七巷的烟火气息、鼓浪屿的中西涛声、朱子书院的儒雅风流……古建筑之可贵,都是经过岁月的磨炼的,它们是一种历史寄托,更是福建人民永恒的心灵家园。

        最具代表性的是闽西客家土楼,圆圆的,用红糖和土混合而成的身体,围绕在身上的黑色屋顶,它可以避风雨,可以抵御外敌,这种完美的结合令人赞叹。土楼与北京故宫、江南园林相比较,尤显不同。走进土楼,就像走进一个神秘的东方古堡,又像走进一个和美、温馨的小社会,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奇葩”“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土楼固然奇特,但与它一样奇特的还有福建土堡,《土楼堡寨》中《寂寞泰安堡》写到:“站在屋外大坪上,依稀可以看见错落有致的屋顶,由低而高,依次推进。这种布局结构,与永定土楼就有这很大的不同。站在土楼的屋外,游人只能看见最外圈的高大土墙,内部神秘而囫囵……坐落在乡野中的土楼土堡们,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和历史的变迁,其避患御敌的功能已不再,但它们依旧宏伟壮观,是福建先人们留下的文化印记,是福建人民心中的文化“圣殿”,象征着福建人民团结向心的文化传承。

        古建筑也是建筑,是那时人们生活的场所,离家时的美好回忆,年迈后的精神寄托,是无法言说的乡愁之客观存在,这里承载着家人团圆的喜悦、与玩伴走街串巷的快乐……那是一种眷恋、一种留念,没有与这些建筑有过深深接触,是感受不到这种深刻感情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