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5月05日 星期三

    与共和国共成长,为中华学术文脉续华章

    ——我看《文史哲》的办刊之路

    龙协涛(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前理事长、北京大学教授)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5月05日   10 版)

        编者按:学术名刊《文史哲》迎来了创办70周年的日子。日前,该刊70周年纪念会暨“共和国人文学术历程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举行。本报谨此刊发陈来、龙协涛两位学者在纪念会上的致辞,以表祝贺。关于会议的详细报道,请见本期第12版。

        今年是《文史哲》创刊70周年,又欣逢建党100周年。如何看待《文史哲》取得的成就?如何看待《文史哲》在学术界的地位和产生的影响?我想用四个关键词加以表述。一是山东大学的一张学术名片,二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文化符号,三是学术界的一面旗帜,四是期刊界的一个学术品牌。

        一、山东大学的一张学术名片

        《文史哲》创办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开风气之先,是学术界的弄潮儿。新中国最早的学术期刊,不是诞生在北京,也不是诞生在上海,而是诞生在肩挑京沪的齐鲁文化的中心,这是值得玩味的一件事。《文史哲》是共和国学术期刊的长子。后来的《北京大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一批学术期刊的创办,大概是在1955年之后,要晚四五年。一个家庭,长子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他是要树榜样立规范的。在我看来,《文史哲》虽然获得过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大奖,但都比不上“共和国学术期刊的长子”这个永远抹不掉的称谓更荣耀!2001年《文史哲》创刊50周年时,我题词:“植根齐鲁文化,红学研讨扬名。改革开放年代,老刊焕新姿,名刊创佳绩。”在我心目中,《文史哲》就是老刊、大刊、名刊。而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看问题则更为深刻,它赞誉《文史哲》是“龙门刊”,道出这本期刊帮助扶持过许许多多作者包括一些“小人物”、实现由鱼化龙理想的学术功德。所以,它无愧是山东大学的一张亮丽的学术名片。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文化符号

        由于诞生于齐鲁大地的优越

        的独一无二的地域关系,一提到《文史哲》,人们都自然联想到它是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刊物。在创办之初,山东大学汇聚了中国一大批研究文史哲的赫赫有名的一流学者。今天《文史哲》的主编王学典教授,同时兼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实现了学术研究与办学术期刊的完美结合。古人云:“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文史哲》之所以能行稳致远,除了有一个优秀的编辑部,而且它的学术根基深厚,刊物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学术机构和科研团队作支撑。儒学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中国儒家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观念仍具有时代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当今强调文化自信,从大环境、大氛围增强了《文史哲》的同仁办好这本文化刊物的自信。

        三、学术界的一面学术旗帜

        办学术期刊要依靠学者,但一本学术刊物办好了,就等于举起了一面学术大旗。它周围团结了一批学人。它在引导一种理念,推动一种社会思潮,鼓励一种学风。不能低估学术期刊引领学术乃至社会思潮的作用。

        50年代发起史学“五朵金花”大讨论(古代史分期、历代土地制度问题、封建社会农民起义战争问题、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汉民族形成问题等)、80年代文化热、90年代发起儒学是否是宗教、近几年来又发起中国古代社会形态问题、贤能政治问题、大一统等问题的讨论。讨论这些问题,编发有关文章,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些都是中国学术主流问题,写中国学术史绕不过的问题。我当《北京大学学报》主编时,关于办刊宗旨,就提出在重大理论问题上,一定要发出北大声音。不入主流,难成一流。办一流高校是如此,办一流学术期刊也是如此。

        四、期刊界的一个学术品牌

        期刊品牌是指研究者、读者对期刊持续稳定的关注度,是期刊长期积淀在读者心中的信任度。它包括正确的人文导向、深厚的学术蕴含、优秀的历史传统和良好的学术公信力。现在办刊常讲要办出特色,这是对的。但是不能止于特色,要由特色上升到品牌。特色诚可贵,品牌价更高。实至名归,《文史哲》就是期刊界难能可贵的一个优秀品牌。

        《文史哲》的办刊经验中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办学术期刊的先河。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史学家华岗请力亲为指导办刊,没有华岗就没有今日之《文史哲》。任社长的华岗和任主编的杨向奎联袂办刊,这是办刊史上的绝配、黄金搭档。它启示我们,期刊的主编和编辑应是“红蓝两支笔,一身正气歌”。手中的红笔,要把好政治方向关、学术质量关;手中的蓝笔,编辑自己要努力做学问,成为有评审论文资质的学者。红笔把关要严,蓝笔做学问要硬。这样,才能办出一流期刊、品牌期刊,为建设文化强国作贡献。

        最后,祝愿《文史哲》这本与共和国共成长的期刊,积七十年的办刊经验,百尺竿头,继续精雕细刻打磨每一篇文章,精耕细作办好每一个栏目,精益求精出好每一期刊物,为传承与弘扬中华学术文脉续写灿烂华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