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后,知识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国家间日趋激烈的竞争、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各国殊途同归地选择了以“创新”作为解决未来发展问题的核心思路。当前,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各省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型省市建设。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区域科技创新的主力无疑是高等教育。章熙春教授和赵庆年教授的著作《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研究》立足于我国社会发展的这一现实背景和社会需求,选择这一领域的核心问题——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和提升——为题进行系统研究,既体现了作者对中国高等教育实践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其敏锐的学术洞察力。
这本著作将区域高等教育视为一个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创新整体,认为要想发挥这一创新整体促进区域发展的能力,对其实施系统、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关键所在。但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一直是一个难题,现有研究对评价的出发点、理念、价值取向,指标选取的依据、方法等大多缺乏明确系统的分析,因此该书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现有理论研究和实践做法的基础上,从明确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的价值取向和目的出发,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具有较强内在自洽性的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该书运用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的静态与动态情况进行了评价,考察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水平的耦合协调情况,并针对各个地区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这本著作在研究视角、研究侧重点、研究内容等方面具有如下三方面特点:
第一,研究视野宽阔。在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当中,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战略再一次掀起并引领了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浪潮。中国高等教育要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的“弯道超车”,需要借他山之石为己所用。该书选取了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在当代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最具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对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实施情况进行深度挖掘分析,为我国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国际经验基础。
第二,重视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中的价值取向研究,有力地提升了这一研究的理论性。当前我国学界在探究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时经常会出现结果差异较大的情况,究其原因,一些研究在评价所持的导向和价值取向上是模糊不清的,这就导致了所建构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且指标体系间的可比性也较差。该书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问题,明确提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应坚持内敛经济价值,回归育人和文化价值,彰显知识价值,提倡自我价值的多元协调价值取向。
第三,扎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实践,以发挥评价的本土作用为根本目标。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该书本着这一精神,将所做研究深植于中国实践,。既结合我国区域发展实践研究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情况,构建耦合协调模型,还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性地提出相应建议,切实起到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的作用。
该书资料详实,逻辑清晰,行文流畅,其所做的研究既进一步丰富了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相关理论,又凸显了地方对高校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召唤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其研究成果对当前地方把握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现状、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