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里,身在波兰的德国人辛德勒,帮助千余名犹太人逃过被屠杀的劫数。同样在二战中,一位旅居比利时的中国女性钱秀玲,也曾有过类似的义举。
钱秀玲,出身宜兴望族,留学比利时鲁汶大学,获物理、化学双博士学位后,僻居埃尔伯蒙行医。1940年5月,德军占领比利时,参加抵抗活动的青年罗杰被捕,旋即被判绞刑。钱秀玲偶然从报纸上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堂兄钱卓伦的这位挚友,现任德军驻比利时军政总督。她立刻给钱卓伦发了一封电报,同时拿着堂兄给的照片踏上了救人之路,请法肯豪森刀下留人。需要说明的是,德国军官法肯豪森也是位反战人士,当他接到钱卓伦的电报,见到钱秀玲,了解事实真相之后,顶住压力救下了罗杰……自此开始,钱秀玲先后营救了一百多位比利时人。
战后,比利时政府授予钱秀玲“国家英雄”勋章,一条以“钱秀玲女士之路”命名的道路保存至今。
钱秀玲的故事深深震撼和感动了作家徐风。那是在2002年,以钱秀玲为原型的电视剧《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播出,电视剧原著作者张雅文到宜兴拜访钱家旧址,徐风时任宜兴电视台副台长,经张雅文介绍关注到钱秀玲这个人物。后来通过钱秀玲在宜兴的亲人,徐风与远在比利时的老人(时年90岁)通了一个越洋电话。“我与她约定,去比利时看望她。因为种种原因,后来我爽约了。但我持续关注着钱秀玲这个名字。”
在此后的十多年里,徐风遍查资料,并赴比利时和台湾地区,访问当事人后代、故旧和唯一存世的获救人士,获取大量不为人知的故事细节,最终完成了以钱秀玲为主人公的非虚构作品《忘记我》。在中国与比利时建交50周年之际,该书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4月22日,由江苏省作家协会、译林出版社、中共宜兴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凝眸钱秀玲——徐风《忘记我》新书首发式”在钱秀玲的出生地、也是徐风的故乡江苏宜兴举办。
“钱秀玲是比利时的国家英雄,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人类的骄傲。”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说。与辛德勒、何凤山不同的是,钱秀玲的营救是双向的,她从德国纳粹的枪口下救助百姓,等到战争结束又从盟军的法庭上解救德国将军,那一百个被她解救的人不约而同地站在法庭上,“在这一刻,人世间的情谊放射出奇异的光彩”。在他看来,传记就是对生命的鉴赏,《忘记我》塑造的是以钱秀玲为中心的一组人物群像,生命形态真实丰富,特别动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何平则特别提到了中国现代性进程的大背景。钱秀玲由宜兴而苏州、上海、比利时的路线图也正是现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的具体而微。20世纪之初,并不是每一个中国的乡村都能诞生这样的新女性,这与宜兴得风气之先,很早就和西方世界接驳有很大关系。“钱秀玲在二战中对不幸者的拯救,既是偶然的机遇,更是作为一个走向世界的中国现代新女性的精神世界使然。”
谈到自己的新作,徐风说:“在写作过程中,我更关注人性的光亮。无论战争多么残酷,都无法扼杀人性。相反,在特定的环境中可以更清晰地观照人性。人性是可以超越国界、种族、信仰的。无论是钱秀玲的拯救,还是法肯豪森的相助,都超越了国家边界,是正义、良知、慈悲的相遇碰撞开出的美丽花朵。”
钱秀玲早年为何从江南水乡远涉重洋求学?获得鲁汶大学双博士学位为何僻居村落行医谋生?钱氏兄妹如何与德国将军共同营救人质?当荣誉纷至沓来,她留给世间的遗言为什么是“忘记我”?钱秀玲外孙杰罗姆,侄子钱宪和、钱宪行,侄孙钱为群、钱为强,103岁的幸存者莫瑞斯,二战纪念馆馆长雷蒙,艾克兴博物馆原馆长卢埃尔……相关人物的口述解答了上述问题,也让一位中国女性的传奇人生得以还原。“钱秀玲虽已去世多年,但她的人格魅力没有磨灭。在熟悉她的人群中,只要说是书写钱秀玲,他们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徐风说。
书名几经修改,最后定为《忘记我》。在钱氏兄妹看来,救人是应尽之义,也是举手之劳,不值得大书特书。她生前不喜欢别人关注,回避媒体追踪。太多故事被老人带去了另一个世界。
“忘记我”,但历史何堪忘却!战争留给人类的创伤,以及战争中的美好人性,那些相濡以沫的故事,都是不应该被忘记的。那超越国界、信仰、种族、文化差异的伟大的人道主义,我们应永志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