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民阅读调查显示:超四成国民倾向读纸书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日前在京发布。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3%,较2019年的81.1%提升了0.2个百分点。对我国城乡成年居民2020年图书阅读率的考察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68.3%,高于2019年的67.9%;农村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49.9%,高于2019年的49.8%。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均较上年有所提升,深度阅读人群的规模持续扩大。从成年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20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本,高于2019年的4.65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29本,高于2019年的2.84本。纸质报纸的人均阅读量为15.36期(份),低于2019年的16.33期(份)。纸质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为1.94期(份),低于2019年的2.33期(份)。 (详见2版)
阅读大数据报告(第四季):阅读本身也在改变
2020年改变了很多事情,比如出行计划,比如开会方式,比如网购囤货,比如更重视家庭和亲人,等等。时代改变了你,甚至远强于你改变自己。很多人一直坚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而阅读本身也在改变。在“4.23”世界读书日,“文化强国”光明日报协同推广平台联合京东集团共同发布《阅读大数据报告(第四季)》,探寻宏大时代背景下的阅读变迁。过去的一年,人们阅读的书籍类型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据京东大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小说、文学、励志与心理学类书籍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群中都更受欢迎。2020年很多我们熟知的东西可能都变了,包括手中的书和阅读的习惯。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阅读始终可以滋润我们的心田。最好的书籍源于生活:真正让人成长的是来自生活的考验。
(详见8版)
去珠穆朗玛峰,寻找一个幽灵
乔治·马洛里是珠峰攀登的先驱。1924年6月8日凌晨,他和同伴安德鲁·“桑迪”·欧文向顶峰发起了冲击。留守营地的队友看到,下降的云层遮蔽了他们小小的身影。他们再也没有回来。1999年,马洛里风干的尸体在北坡8190米处被人发现。欧文仍然下落不明。很多人猜测,在死去之前,他们成功登上了峰顶。这远远早于埃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诺盖1953年的登顶壮举。也就是说,马洛里和欧文才是最早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类——也许。马洛里曾保证,一旦成功,他将把妻子露丝的照片留在峰顶。而随身遗物中,独缺了这张照片。2019年,美国资深登山家和作家马克·辛诺特(MarkSynnott)也飞往中国西藏。他相信自己能找到欧文,改写世界最高峰的攀登史。今年4月13日,他出版了一本厚四百五十页的书,名叫《第三极:珠穆朗玛峰上的神秘、迷恋和死亡》(TheThirdPole:Mystery,Obsession,andDeathonMountEverest),记录了这次“寻找一个幽灵”的经历。 (详见4版)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出版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奋斗,不忘初心。近年来,笔者在进行党史研究和写作中发现,中共党的出版工作其实在党组织成立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在上海建立时,共产国际在中国设立的最早的机构中,出版部就是其中之一。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成为中国第一个正式公开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组织。8月,经与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多次商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定名为“中国共产党”。8月17日,维经斯基在写给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东方民族处的信中说:“我在这里逗留期间的工作成果是:在上海成立了革命局,由5人组成(4名中国革命者和我),下设三个部,即出版部、宣传报道部和组织部。出版部现在有自己的印刷厂,印刷一些小册子。”由此可见,出版工作在建党伟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详见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