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4月21日 星期三

    丰富读者的中国现代文学认知

    ——人文社现编室成立初期的几套丛书

    岳洪治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4月21日   14 版)

        部分“新文学史料丛书”

        “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创作选丛书”之《新月派诗选》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原本选印丛书”中彭家煌《怂恿》原本封面

        人民文学出版社从成立到今天,走过了70年历程。70年来,几代人文人不断奋进,勇于创新,出版了很多既受当代读者欢迎,又可流传久远的优秀文学图书,为繁荣新中国文学出版事业、满足广大读者的文化需求,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人文社出版的总计一万多种,发行量近十亿册的图书中,各种丛书犹如闪亮的星座,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其中,现代文学编辑室成立初期出版的“新文学史料丛书”“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流派创作选丛书”“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原本选印丛书”和“中国现代作家选集丛书”,既是现编室出版物的初次亮相,也是现编室编辑水平和实力的真实展示。这几套丛书的出版,对于团结作者与读者、对于现编室日后的发展与壮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世纪80年代初,广大读者求知若渴。漫步城乡,随处可见卖书的摊位;书店内外,人头攒动。一个全民阅读、恶补知识,为新时期建设储备能量的热潮正悄然兴起。为了应和时代的召唤、读者的需求,1980年新成立的现编室,在牛汉、李文兵、陈早春几位主任带领下,整合资源、精心策划,编辑出版了上述几套丛书。

        首先面世的是“新文学史料丛书”。编辑工作由《新文学史料》编辑组组长李启伦负责,历时8年,共出版15种。

        “新文学史料丛书”,是以《新文学史料》杂志刊载的作家回忆录、传记和相关资料为底本,而结集出版的一套丛书。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上),1981年10月首先面世。丛书最后一本,是茅盾同一本书的“下”,于1988年9月出版。其余13种,按出版时间先后,依次为:沈从文《从文自传》,巴人《旅广手记》,冰心《记事珠》,巴金《创作回忆录》,老舍《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张恨水《写作生涯回忆》,徐懋庸《徐懋庸回忆录》,曹聚仁《我与我的世界》,茅盾《我走过的道路》(中),聂绀弩《脚印》,许钦文《钦文自传》,阳翰笙《风雨五十年》,闻一多《闻一多书信选》等。这套丛书,每本书的前面有作者像、作者手迹各一幅,有的还有作者生活照及书影。封面以单色洒金的蓝绿色为主调,书名多系作者自题,也有集作者墨迹而成者,配以“新文学史料丛书”篆体印章,颇多古趣。整体设计,简单而又丰富。

        此处尚需补上一笔:查《人民文学出版社六十年图书总目》,“新文学史料丛书”条下图书为17种。2009年1月,编辑部仍以该丛书名义,推出的《历史风涛中的文人们》和《旧时月色中的文人们》,也纳入了其中。然而,前15种与后2种的内容,其实并不相同:前15种,均系作家本人著述,属于个人专集;后2种,乃多人作品的汇编本。虽然二者不尽相同,但是,这种在一套丛书断流20年后,意图再去衔接的努力,和师古而不泥古,求新而不取宠的精神,仍是值得欣赏的。

        第二套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流派创作选丛书”。编辑工作由作家作品组组长岳洪治负责,历时12年,共出版27种。其中6种,于2009年4月修订再版。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涌现过众多流派,各流派作家创作了不同特色的作品。“流派创作选丛书”的出版,既是为帮助广大读者认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千姿百态,也是为研究和教学工作者提供对各文学流派进行比较和研究所必需的资料。因而,自五四文学革命至1949年建国前的文学作品,都在这套丛书选文的范围之内。丛书除选入有较大影响的文学流派外,也酌情选入了一些作家群。这是由于,同一作家群,风格相近的创作,为研究、探讨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依据。各流派选本,除收录作品之外,卷首各有一篇研究者撰写的前言,以阐明所选流派的渊源发展、思想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和作用等。丛书各卷书稿的编订与前言的写作,都是编者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广搜博求、长期积淀的成果。丛书编选者,如:严家炎、孙玉石、范伯群、蓝棣之诸位先生,都是著名的高校教授、专家学者。他们担纲主编的选本,不仅选文精当,处处可考,能以具有代表性的创作,体现出一个流派作品的内容与风格,其精心结撰的《前言》也都言而有据,周密细致,说理透彻,深中肯綮,能够从理论的高度,对一个流派做出客观而系统的解析。

        这套“流派创作选丛书”,于1983年3月,首先推出了《荷花淀派作品选》。而后,相继出版了《山药蛋派作品选》《新感觉派小说选》《现代派诗选》《〈七月〉〈希望〉作品选》(上下)《象征派诗选》《〈语丝〉作品选》《新月派诗选》《京派小说选》《文学研究会小说选》(上下)《鸳鸯蝴蝶——〈礼拜六派〉作品选》(上下)《九叶派诗选》《东北作家群小说选》《论语派作品选》等,共计14种。由于这套丛书涉及作家作品较多、内容丰富,情况也就比较复杂。其中,有些书稿是编辑和编选者,边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边成稿、发稿的。因此,时间也相对拉得长了一些。从1983年3月出版第一本《荷花淀派作品选》,到1995年12月出版最后一本《论语派作品选》,前后共用了12个年头。

        然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流派创作选丛书”的出版,并没有到此结束。

        这是由于,这套丛书出版后,不仅深受一般读者喜爱,更是受到广大高校文科师生的欢迎。尤其是,其中几个品种被“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为“大学生必读书”之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重点一级学科校,把这些选本列入了文科学生的必读书之后,这套丛书几乎成为高校中的畅销书和常销书了。

        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在初版后的十余年间,虽然其中几种,曾有再版,却仍难满足读者需求。为此,我在2008年2月,便给社领导写了一份《关于抓紧出版“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流派创作选丛书”(修订版)的报告》,吁请抓紧落实丛书的再版工作。报告经社领导批准后,决定从中选出《新感觉派小说选》《现代派诗选》《象征派诗选》《新月派诗选》《鸳鸯蝴蝶—〈礼拜六派〉作品选》《九叶派诗选》等6种,予以修订再版。修订版对作家作品或有所调整,对初版《前言》的内容也有增删。这是时代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化形成的必然的要求,也是出版“修订版”的理由和根据。就这样,“流派创作选丛书”中的6种修订再版书,从2008年5月开始发稿,至2009年4月全部出齐。费时整一年,完成了一个编辑者的夙愿,换来了万千读者满意的微笑。

        第三套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原本选印丛书”。编辑工作由现编室编辑刘小沁负责,历时5年半,共出版27种。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原本选印丛书”,选印了自五四文学革命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部分现代文学原著。入选的作品,在当时所起的作用及其影响虽各有不同,却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显示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轨迹。“原本选印丛书”的出版,为保存中国现代文学资料,满足教学、研究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的需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向读者提供更多作品信息,入选图书均以适当篇幅,在版权页上端,介绍了原书的版本演化和选印情况。多数入选图书,还将原本封面印于扉页,使读者可借此一窥原书样貌,同时也为该书增添了一重历史的厚重感。譬如:彭家煌《怂恿 喜讯》版权页上端的出版说明及原本封面:

        本书辑入作者短篇小说集《怂恿》《喜讯》两种。《怂恿》收一九二六年前的作品八篇,一九二七年八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为《文学周报社丛书》之一;《喜讯》收一九三0年至一九三三年的作品七篇,一九三三年十二月由上海现代书局出版,为《现代创作丛刊》第十三种。此次辑印据初版重排,只对个别明显错字作了校正。

        “原本选印丛书”,于1983年5月首先推出朱自清的《背影》,而后陆续推出了冯沅君的《卷葹》、徐志摩的《志摩的诗》、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汪静之的《湖畔春的歌集》、蒋光赤的《新梦哀中国》、朱湘的《草莽集》、胡适的《尝试集》、殷夫的《孩儿塔》、台静农的《地之子建塔者》、彭家煌的《怂恿喜讯》、茅盾等的《作家论》、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上下)庐隐的《海滨故人归雁》、叶灵凤的《时代姑娘未完的忏悔录》朱光潜的《谈美谈文学》、梁实秋的《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周作人的《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飞絮苔莉》、林语堂的《翦拂集大荒集》、许德邻编的《分类白话诗选》徐志摩的《爱眉小札》等。最末一本是穆时英的《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于1988年12月出版。

        第四套是“中国现代作家选集丛书”。编辑工作由现编室副主任孙可中负责,历时12年,共出版39种.

        “中国现代作家选集丛书”,先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三联书店香港分店联合编辑出版的竖排繁体字版,在大陆与香港两地同时发行。原拟出版50种,后又增至70种,希望能为中国自“五四”到当代有影响的作家都编选一册。

        80年代初,不少五四时期的作家还都健在。因此,叶圣陶选集,由长子叶至善编选、叶老自序;萧乾选集,由本人编选并序;艾青选集,由夫人高瑛编选并序;老舍选集,由长女舒济编选,王瑶作序;施蛰存选集,由应国靖编选,施先生自序……总之,

        丛书各卷无论作品的编选,还是对作家作品的评论,都尽可能由作家本人或亲属,及专家学者完成。以此,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丛书的质量和长久的生命力。丛书以一般文学爱好者,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也照顾到了研究者的需要。因此,各卷除精选作家代表作外,还提供了包括作家生平、年表、作品赏析、生活照、手稿等比较丰富的资料。每册20万字左右的篇幅,可使读者用较少的时间,对作家作品获得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六十年图书总目:1951—2001》所载,“中国现代作家选集丛书”,于1983年8月推出第一种:《中国现代作家选集茅盾》开始,而后陆续出版了:许地山、艾青、萧红、李广田、庐隐、冰心、朱湘、朱自清、叶圣陶、沙汀、萧乾、艾芜、丁玲、巴金、王统照、林徽因、鲁彦、俞平伯、田间、郑振铎、胡适、戴望舒、老舍、臧克家、端木蕻良、卞之琳等,共计27位作家的选集。然而,就笔者所见,在以上27种之外,这套丛书至少还出版了施蛰存、骆宾基、柔石、郭沫若、周作人、柯灵、徐志摩、刘大白、赵树理、何其芳、路翎、姚雪垠等12位作家的选集。至1995年12月,最后推出《中国现代作家选集卞之琳》为止,这套丛书至少出版了39种。这个数字,虽然距原定目标还有差距,然而,在当时文化生活比较匮乏的年月,“选集丛书”的出版,对于促进新时期文学创作的繁荣、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还是发挥了积极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方便大陆读者的阅读,上述39种出版后,人文社从中选择了部分品种,又出版了若干种横排简体字版。

        现编室成立初期的几套丛书,若以单本书的出版而论,从1981年10月出版《我走过的道路》(上)开始,至1995年12月最后推出《中国现代作家选集卞之琳》结束,出版过程,整整跨越了14个年头。在上世纪80年代,文化产品相对比较匮乏的情况下,这几套丛书的出版,使广大读者、尤其是各地高校文科师生,丰富了对中国现代文学这一领域的认知、开阔了学术视野,对于广大师生更新知识理念、促进学术发展、引领教育实践,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几套丛书的出版,不仅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开阔眼界、补充中国现代文学知识的机会,也使新成立的现代文学编辑室,锻炼了队伍、展示了实力、亮出了品牌、立定了脚跟,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回望几套丛书的出版过程,不难看出优秀图书受到读者欢迎的缘由:首先,这几套丛书的内容,都是史上有定评的名家名作。其次,各卷图书的编选者,都是国内著名的学者教授。这几套丛书,既由资深编辑家策划,又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出品。这样一种既有学术性、权威性,又有史料价值和欣赏价值的图书,这样一种既有经典品位,又可雅俗共赏的图书,受到市场的青睐和读者的追捧,正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譬如“流派创作选丛书”,在从初版到修订再版的20多年里,就一直保持了比较旺盛的销售业绩。

        ——时间验证了人文社图书的质量与品格,时间更证明了读者的眼光与智慧。

        作为几套丛书的编辑者之一,我有理由相信:现编室成立初期出版的几套丛书,必将和外文部、古典部、当代部推出的诸多丛书一起,成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70周年庆典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现代文学编辑室成立初期出版的几套丛书,必将以其独具的特色与风韵,在人文版图书璀璨美丽的银河里长盛不衰,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作者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