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3月17日 星期三

    图书推荐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应景之作

    周建国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3月17日   20 版)

        《区域创业环境形成与作用机理研究》,李晶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19年11月55.,00元

        《一个苏南乡村的治理之道-张家港永联村调查》,高峰、马德峰、王俊敏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45.00元

        《空间生产视角下苏锡常城乡社会空间重构研究》,曹灿明著,苏州大学出版社2019年12月,45.00元

        2020年11月17日江苏省社科联公布的“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个苏南乡村的治理之道:张家港永联村调查》(高峰、马德峰、王俊敏著)获二等奖;而在2020年10月28日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的“苏州市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该书获得二等奖,而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另外两部专著《区域创业环境形成与作用机理研究》(李晶著)、《空间生产视角下苏锡常城乡社会空间重构研究》(曹灿明著)也喜获“苏州市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综观这三部同期获奖专著,可以发现,《区域创业环境形成与作用机理研究》是研究全域经济发展的,《一个苏南乡村的治理之道:张家港永联村调查》是研究乡村治理的,而《空间生产视角下苏锡常城乡社会空间重构研究》则是探讨城乡协调发展的。三者都是关于我国城乡关系及区域经济研究的理论专著。

        《区域创业环境形成与作理机理研究》运用扎根理论多案例分析、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问卷调查、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围绕区域创业环境形成和作用机理这一基本问题,对苏州工业园区和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案例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得到了“政府主导外向型创业环境演进”和“机会主导科技型创业环境演进”这两种典型的区域创业环境形成路径。

        该书的学术价值体现在:第一,通过扎根理论的案例分析,探讨了区域创业环境的形成机理。第二,建构了区域创业环境的五维度概念模型。将区域创业环境嵌入创业活动系统,提出具体的区域创业环境构成的五个维度:政府政策、创业资源、创业文化、创业网络、创业服务。第三,探究了区域创业环境对创业活动的作用机理。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认知、行为、环境互动因果构架来建构区域创业环境的作用机理模型,为尚未充分研究的创业认知和区域创业环境作用机理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该书的应用价值体现在:研究发现不同地区区域创业环境在形成和作用方面存在差异,可以针对不同地区区域创业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研究发现区域创业环境对创业活动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为提高区域创业活动水平提供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区域创业环境对创业活动有直接和间接作用,对区域创业环境的塑造应根据不同地区创业活动的特点,形成与创业活动匹配的动态系统性演进。

        此外,本书根据研究发现提供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总之,该书视角独特,理论分析较为透彻,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对区域创业环境形成与作用分析深入,切中了区域创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在区域创业发展方面是一部较有价值的文献。

        工业化、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主要表征,大大改变了传统社会的形貌。然而,乡村社会没有(实际上也不可能、不应该)退出人们视野,乡村社会研究并非是可有可无的领域,而应该成为社会学中国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历史地看,乡村治理由来已久,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为新时代的乡村治理提供了新背景,也提出了新任务。乡村治理如何与时俱进,转型升级,就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议题。《一个苏南乡村的治理之道:张家港永联村调查》正是在此方面的有益探索,尤其是其聚焦于乡村治理与乡村发展的关联,更加凸显了课题的普遍意义。

        该书将苏南经济发达地区永联村的治理实践作为研究对象,以个案分析的方式,通过实地走访和观察,广泛收集资料,试图探索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乡村发展历程和治理之道。全书按照治理领域进行架构和安排,主要就村庄政治、集体经济、社会事务、社区文化、生态环境、基层政府服务供给等内容予以展开描述,展示了永联村所走过的工业化引领,带动城镇化,进而推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在认真进行“把脉”会诊的基础上,梳理归纳出一些乡村治理的“良方”对策,并分别从政府、村庄精英、村庄自组织、村制民约四个方面,总结提炼出永联村发展和治理协同背后的“机理”,即基层政府是乡村治理获得稳定的资源供给与制度供给的保障;乡村精英运用周边资源和个人魅力,成为乡村治理格局的规划者和执行者;村庄自组织的发展,能有效促进乡村社会的整合协调;乡村制度规范的建设,规定了村庄治理行为的维度,发挥着约束与激励的作用。该书探索永联村发展和治理的协同演进之理,关注新时代的乡村治理,促进发展与治理的协同演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开创中国城乡关系的新未来,同时也贡献于新时代中国社会学的发展。

        健康和谐的城乡关系有利于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完成。中国目前有6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16年,代表全国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的基尼系数为0.465,是2003年以来的最低值。从2010年到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3.23倍缩小到2.72倍,行业收入差距也有所缩减。但城乡差距依然很大,城乡二元结构阻碍了中国小康社会的建设。城乡差别不仅仅体现在收入方面,而且体现在教育、医疗、就业、消费、政府的公共投入等方面。城乡关系以及城乡一体化便是《空间生产视角下苏锡常城乡社会空间重构研究》研究的课题。该书运用空间生产理论对苏锡常地区传统城镇化发展进行批判性研究,运用社会空间辩证法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进行探索。同时,运用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等跨学科和综合研究方法,全面深入揭示苏锡常城乡社会空间的矛盾体现、内在逻辑及重构过程。全书揭示了城乡社会空间、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内在的规律性,并通过空间生产理论,从空间生产、资本逻辑、城乡社会空间协调等方面,对中国城乡社会空间重构提出了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建议。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专门提到了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文件提出,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结合中央精神,反观苏州大学出版社这三本获奖专著,我们思考得更多,而脚下的路也更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