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3月17日 星期三

    从《丝路骑手:红柯评传》看骑手红柯的深情回眸

    夏敏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3月17日   19 版)

        《丝路骑手:红柯评传》,韩春萍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49.50元

        2020年10月韩春萍的《丝路骑手:红柯评传》出版,与脱离作者生平的单纯文本分析相比,以评立传同时考验了论者的品评水准和作者的创作天分。一个值得称道的评传作者需要将传主笔底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力量准确、有效地展示给读者,这是对作家所做的评传式作品力求赢得读者的主要目标。英年早逝的著名作家红柯,以其复合多元的雄奇审美、不可复制的文化人格和汪洋恣肆的诗性叙事,异军突起,凸显了当代中国文坛上的“红柯现象”。引导读者走进红柯编织的迷人世界,准确解读其作品的文学审美,需要研究者具备准确揭示红柯作品的独特眼光和学术功力,从《丝路骑手:红柯评传》阅读效果看,韩春萍称得上是高质量品评红柯的极佳人选。

        首先,她是红柯创作的长期对话者、观察人和追踪者,从攻读硕士研究生开始,迄今十几年,红柯一直没有离开韩春萍的视野。特别是2004年后,红柯的创作和韩春萍对他小说创作的跟进评述,几乎同步进行。从早期的诗歌,到后期的小说,韩春萍几乎精读了红柯所有的作品,她已经习惯从各种角度研究红柯的生平经历、生命态度和精神走向。十几年的持续研究,这样的评论才可感而有力。

        其次,韩春萍与红柯有着近似的文学观念。他们同是文学“完美主义”的守护者和实践者,红柯举着他的诗歌和小说从关中闯入跟他一样带着血性和诗意的西域,在《美丽奴羊》《吹牛》《西去的骑手》《少女萨吾尔登》《太阳深处的火焰》等一系列异域题材的叙事里无不跳跃着诗性的光芒!在红柯的笔下,在韩春萍的评传里,我们可以看到,作家和学者竟一起在彼此的文字里找到被现代都市掩盖着的生命本质,一起发现中国西部的生长经验,一起追问灵魂的去向。

        第三,韩春萍是80后女性学者,红柯是60后男性作家,性别、年龄、经历与社会角色的天然差异,使得韩春萍能够做到“旁观者清”,隔着红柯看红柯,她对红柯及其作品拿捏准确,解读到位,字里行间充满着对红柯及其作品的由衷欣赏,但又理性、客观,绝不因个人喜好而有过誉之笔,这得益于韩春萍训练有素的学术功力、理论建树和文学欣赏、批评的水平与能力,凭借女性批评家的细腻阅读和学术敏感,她笔下的红柯,可爱,饱满,不失真实。书中可见韩春萍与红柯有共鸣,也有互补,韩春萍居然也像红柯那样,一反学术的冷僻与枯涩,用足了饱含温度的表述,通过细腻的文本分析,向读者揭示了红柯单纯不失多思、浪漫不失理性的文学生命!这恰恰是这本书独具魅力的地方。

        全书两编九章,既有红柯创作的历时性展开,又有红柯作品共时性切面,红柯作品中交织着的自然与生命,现实与梦想,罪性与救赎,被得到精彩的诠释。作为一部引导读者走进红柯及其作品世界的评述性著作,这本书兼具学术性和文学性,可读性强,与红柯创作相得益彰,是同类学术作品中的一部力作。

        展读这部评传,至少给当下的文学生态引发如下追问:第一,在一个“油腻满怀”的视界里,为什么读者需要一个红柯?第二,写人是文学之本,乡村与都市,关中与新疆,个体与族群,为什么红柯笔下的人既有时代的气息,又有人类的指向?第三,为什么红柯笔下既可听见丝路之上的全球化足音与对话,又可感知生存中无法排遣的孤独、恐慌以及反抗?红柯最终没有给出答案,韩春萍通过对红柯作品的评述,引导读者对这些命题进行了颇有价值的沉思,你可以不赞成她的结论,但是借由红柯创造的审美所在,读者不难感受到评传作者字里行间试图表达的对人性的反思和对生命的关怀!

        如今,骑手已经行远,通过韩春萍的精彩勾勒,我们分明看见红柯对他眷恋的土地与人民的深情回眸!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