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3月10日 星期三

    军戎服饰研究的华章

    王洪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3月10日   20 版)

        《黄沙百战穿金甲》,黄强著,商务印书馆2020年1月,49.00元

        《黄沙百战穿金甲》是黄强用数年积淀的功夫攻关的又一部专门类的专著,是一部着眼于军服、奉献给军事历史迷的精彩文献,是瞄准军戎服饰的发展轨迹,演绎并剪裁成的通俗史学著作。

        《黄沙百战穿金甲》通篇基于确凿的史料完成自己的考证与合乎逻辑的历史叙述。虽然我们能从行文中触摸到历史的印痕,但是不囿于史实和史料而生发出合乎情理之中的价值判断,实在是让人读出滋味来了。比如,讲古代的军戎服饰,无论如何都避不开“胡服骑射”这个重要的史实。《黄沙百战穿金甲》在论及这段历史事件时,不是就军服讲军服,而是从重大的历史背景来着手的,由此交待出这一伟大历史变革的风云际会和历史的必然。可能是长期的新闻实践,特别是调查记者的经历,黄强的历史文化研究注重对现实的观照。所以,他从二十四史及其他史学典籍中,看到了“胡服骑射”的价值在于其改革的深刻内涵。“变服是赵武灵王军事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核心内容”,“改革使得赵国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并赞叹赵武灵王的改革循序渐进,一举成功。既讲“胡服骑射”对军事战术样式的变革,废除落后的车战代之以更加灵活机动的骑战,导致历史的转折,改变历史的进程;又兼论通过军民融合的实施,促进中原服装传统的变革、生活习性的变化以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军戎服饰通俗地说就是军装,是军队采用的统一制式服装,也是军队的装备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军装也是战斗人员的训练和战斗时的装备,与武器等元素一起构成战斗力。军戎服饰的演变史,也是军事装备演变的一个部分,它往往代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等的发展,同时还透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情趣。作为军事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的军事历史,主要研究历史上战争和军队发生、发展及其规律,但是研究军戎服饰不能不与战斗力的研究相关联。《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的每一个章节都是在战斗力原则指导下,对军戎服饰的功能、结构、效应等进行了定位。从原始部落的打斗,到冷兵器时代的攻防,从热兵器到热核武器直到今天网络时代,进攻与防御、杀伤与保护,戟、长矛、大刀、枪、炮等与铠甲、个人防护服及整体的防护装置等,在刀光剑影中总体构成了矛与盾的交响,整齐划一的军装不仅展现的是一支军队的威武之气,同时也是这首交响乐中最抒情的绿色音符。“汉甲百万屯边秋”,讲的是秦国军队的强大和统一天下的气魄;汉代既有抗击匈奴的壮歌,也有武冠的仪态万方。历朝历代的更替,战争频仍,政权对峙,总是“将士穿铠甲,马被具装铠”的演绎与征服。军戎下的千古流变,除了比一般服饰多了一分拼杀与血腥,也有如大唐盛世中的浪漫:《黄沙百战穿金甲》在着墨这一时代的军戎服饰时,作者的文字也铺陈得让人流连忘返。的确,唐代的铠甲不仅制作技术先进,而且细节上十分精到,采用了相当多的如鎏金、包金等装饰工艺,显得色彩艳丽而丰富。这就像那个时代的诗歌艺术一样,军戎服饰也从一个侧面为唐代的历史抒写了文明的华章。但是,透过军戎服饰,我们不仅可以领略那个朝代的威武雄壮、不屈不挠,同样我们也从丁汝昌的战袍上看到一个朝代的没落与风云。

        战争、战斗、战场,英雄事迹的壮烈和军营生活的严整等,不仅是历代兵法兵书的素材和故事,不仅体现在军事历史的章节,同样也是文学艺术的源泉之一,例如边塞诗。同样,军戎服饰也是诗人的绝唱。这样的记述在《黄金百战穿金甲》一书,时隐时现地编排在不同的章节里,给这本军戎服饰著作增添了可读性。“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永远镌刻在诗篇中的不仅是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悲壮故事,也有军戎服饰的意象。“百战消声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这是诗人李白对战场上铁铠甲胄难抵战斗惨烈的描摹。在诗人许浑的笔下,“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回。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家书捎来的是寒衣已经寄出的信息,战死的士兵再也读不到亲人的问候,这是何等的悲戚!“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火红的领章映着我开花的年岁。”这是我们1980年代新一辈走进军营时的清唱。它讲述的是当代的军戎服饰上的领章的深邃涵义与个人命运的交相辉映。如果说,铁衣寒衣武装的古代英豪们,用生命谱写了抗击匈奴、驱除倭寇、抵御外侮的赞歌;那么今年疫情袭来时,口罩和防护服组成的队伍成为新时代最伟岸的防护线,不惜赴死,护佑人民,写就了永载史册的伟大“抗疫精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