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3月03日 星期三

    海洋,在危险中

    杨河源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3月03日   16 版)

        《深蓝SOS:我们和海洋在一起》,[美]西尔维亚·A.厄尔著,吕雅鑫、吴文智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第一版,58.00元

        诺奖得主、气候学家保罗·克鲁岑认为,自地球诞生至今,由单一物种人类支配地球生物圈的地质时代已经来临:“人类纪”。“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让观众想象把宇宙诞生之日起的140亿年压缩成1年……人类所知道的所有文明在同年12月31日最后一分钟形成。”人类文明五六千年这一分钟,分配给工业文明两三百年不过就两三秒。也就这最后两三秒,人类这个单一物种拥有的力量,足以摧毁地球。事实上,人类也确实制造了威胁自身生存的环境危机。虽然更早些,甚至数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猎人足迹所到之处,一些大型食草哺乳动物随之灭绝,但还没危及海洋。《深蓝SOS:我们和海洋在一起》的作者西尔维娅·A.厄尔猜测:“大型鲸鱼在20世纪仍存在的唯一可能原因是捕鲸者难以到达鲸鱼生存的深海区。”因此,也就给很多人,包括其时智者一个错觉,以为海洋足以无限供给而无所损耗,“拜伦或两个世纪以前的人竟然认为人类不具备影响海洋的能力”。

        实际上,随着海底拖网、多钩延钓绳、声呐捕鱼器、远洋冷藏运输加工船、卫星定位技术等诸多先进技术设备的普及性使用,加上每年高达60亿公斤倒向海洋的垃圾、每天排向海洋的10数亿吨污水,和围海填海、采油探矿等工程作业,人类对所知不多的海洋,已造成极其严重的伤害,能否修复,尚在未定之天:“从南极到北极的所有海洋都充斥着全人类丢弃的大大小小的塑料盒废弃物品”,仅一个“大太平洋垃圾带”,据媒体报道,已差不多相当于3个日本国土的规模了;海洋生态多样性最为富集的珊瑚礁群,很多已彻底毁坏;大陆架尤其近海,海洋生产能力已大为下降甚至绝收——我国近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每年普遍禁渔3到4个半月,农业部2018年数据显示,超过100万的渔民、总数近20万艘各类海洋机动捕捞渔船休渔,“休渔时间、规模都堪称世界之最”,媒体略带自豪的报道背后,多少苦涩,不得而知。

        诚如圣雄甘地所说,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更何况,贪婪而外,傲慢、无知和冷漠所结的恶果,已累累然,只是人往往无知无感罢了。比如,作者写道:“从中国到北美洲、从非洲到欧洲北部,至今我们仍可看到公元前的牡蛎壳堆积成的大土丘。”这些“大土丘”在新石器时代考古上有个名称,叫贝丘遗址,环海地区,所在多有,在岭南,甚至是人类文明留下的最早印迹。“插天高屋敞窗光,铁栗为楹牡蛎墙”,清人竹枝词中写到的景象,至今在珠三角城乡还能时时撞见。至于螺岗、蚬岗、蚝岗、蚌岗、蛤岗、蟹岗、贝岗、蚧岗之类因海产食余而得的地名,两广闽浙近海地区,数量可观。

        如此景象大概持续到工业革命早期。“地球上曾经有很多大海牛,但原住民狩猎已导致大海牛数量剧减,所剩无几的大海牛在1768年也因遭受人类的大肆捕杀而最终灭绝。”“18世纪,欧洲和俄罗斯商人对海獭奢华柔软皮毛的需求所带来的商业捕猎导致海獭在200年内几近灭绝。”深海女王、星球英雄厄尔因而感叹:“与17世纪沿海水域海洋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相比,现存的生物数量只是九牛一毛。虽然对有些人来说,我们今天所见的一切都是常态,仿佛今日重现了昔日的一切真实面目,但实际上如今的生物总量相比往日微乎其微。”

        “海上多怪鱼,大小不一,开洋时,随风鼓舞,往往飞入舶中,人不敢取。有一鱼长数十丈,其首有二大孔,喷水上出,遇舶则昂首注水舶中,须臾而满。亟以钜瓮投之,连吞数瓮则逝。有一鱼嘴长丈许,有龉刻如锯,能与力战而胜,以救海舶。又有鱼长二十余丈,性最良善。或渔人为恶鱼所困,此鱼辄为渔入解围。”“南海有巨鱼,曰潜龙鲨,盖鱼种而龙者也。有网得者,长五尺许,重百斤。其小鱼从者数千,至不可网。”“曰鹅毛鱼,取者不以网罟,乘夜张灯火艇中,鹅毛鱼见光辄上艇,须臾而满,多则灭火,否则艇重不能载。”“龙虾,巨者重七八斤,头大径尺,状如龙,采色鲜耀,有两大须如指,长三四尺。其肉味甜,稍粗于常虾,以壳作灯,光赤如血珀,曰龙虾灯。东莞、新安、潮阳多有之。”“飞鱼有两翅,飞疾如鸟,触纶辄有光射潮,夜见渔火,争投船上。”“顺德甘竹滩,鲥鱼最美。其滩上鲥鱼,以罨取之,滩下鲥鱼,以大网取之。罨小,一罨仅得鲥鱼一尾,以滩小不能容大网也。南海九江堡江中有海目山,所产鲥鱼亦美而甘,竹滩尤胜。”以上所摘引,是300多年前,岭南三家之一的屈大均《广东新语》《鳞语》中的数条,如今读来,有若《山海经》一般魔幻,令人生疑。此可为厄尔感叹的注脚。其他不说,最后一条中所提的顺德甘竹滩、南海九江海目山,是我旧游之地,鲥鱼风光早已不再,浮家泛宅依水生计的疍民,被勒令上岸——毕竟,日渐逼仄的水域、污染的水体、断崖式下降的鱼获,让酷好水上生涯的疍民们,无以为继非止一日了。

        “世界会是怎样呢?是退化还是恢复,是荒歉还是繁荣,是同情还是贪婪,是热爱还是恐惧,前方的日子是更好还是更坏?通过有所为或不为,每个人都能决定未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玄德遗诏中的这句老生常谈,在当下人类的环境伦理中,仍不失意义。所虑的是,告诫的对象可能是“此间乐,不思蜀”的刘阿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