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南开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了《中华思想通史绪论》。“中华思想通史”项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4年立项的重大创新工程,后来又被纳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20@ZH026)。该项目由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学部委员王伟光任总主编,张海鹏、耿云志、方克立等学部委员为顾问,王震中、魏道儒、刘跃进等多名学部委员和多名学科带头人担纲,组成了一个以社科院专家为主的团队,旨在通过研究编撰《中华思想通史》,构建中华思想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全面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思想变迁发展历程和丰富内容,展现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发图强的思想源泉、精神动力和道德遵循,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思想贡献。
《中华思想通史绪论》是“中华思想通史”项目的灵魂和总纲,明确了编撰《中华思想通史》的任务和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阐明了中华思想史的学科定位和学术特色,对于中国社会形态演进历史与发展道路进行了概要论述,扼要梳理了中华思想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历史线索,提炼出中华优秀传统思想“一以贯之”的精神基因。
以十八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呼唤中国历史、中华思想史的创新研究。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历代领导人都表达了鲜明的立场和原则。毛泽东说:“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我们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从事中华思想史的研究编撰,具有优越的条件,同时肩负时代与历史的使命。
《绪论》指出了编撰《中华思想通史》的任务:集成中华思想的丰富资源,辨析中华思想的精华与糟粕,探寻中华思想的进程与规律,弘扬中华思想的优良传统,促进中华思想的当代创新。最终成果主要是出版多卷本《中华思想通史》、多卷本《中华思想通史资料长编》和《中国社会形态史》等论著。而编撰《中华思想通史》的意义在于:厚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论滋养,发掘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思想基因,凝聚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思想共识,筑牢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基础,丰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要素,扩大中华优秀思想的国内引领力和国际影响力。
从《绪论》中可看出,“中华思想通史”项目有很多创新点、亮点,值得介绍。
第一点,编撰《中华思想通史》的指导思想。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考察思想史,辨析精华与糟粕。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指导思想史研究,包括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根本原理阐明思想变化的社会根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揭示思想背后的经济原因,用生产的观点考察思想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用群众的观点揭示思想形成及发展的社会基础,用阶级的观点考察阶级社会的思想观念。综合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做到经济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和利益分析法相统一,从而保证该书的学术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第二点,编撰《中华思想通史》的基本原则。以社会史为基础研究思想史,以主流意识形态为思想史发展线索,注重挖掘和体现人民的思想史,以开阔的国际视野观察思想史,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追求史料研究与理论阐释相结合。该书强调思想史的研究应抓住时代主题所展开的思想内容作为主线。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每一时代思想家及历史人物从他们所代表的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的利益出发,围绕这一时代主题所提出的各种思想观念和主张以及由此引起的争论甚至斗争,就是我们思想史研究的主要对象。这样可以同政治史、哲学史、文化史等区别开来,体现思想史的本质和学科特色。
第三点,集成和会通。《中华思想通史》是新时代的思想史研究,无论从时间断限上还是从思想脉络上,都要做到贯通古今,上起远古,下迄当今,力图在承继各类中国思想史著作精华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超越。首先是集大成。以历史学方面的思想史成果为主,兼采哲学、经济学、文学、法学、宗教学等众多的思想史成果,以当代学界的思想史成果为主兼采古代、近代思想史成果之精华,以本土思想史成果为主兼采海外的思想史成果。其次是通古今。力争做到时间和空间上的贯通。时间上的贯通就是直通、纵通,空间上的贯通就是旁通。旁通就是既有汉族思想,也包括少数民族思想;既有中原核心区域的思想,也包括周边地区的思想;既有中国大陆的思想,也包括港澳台的思想。力争做到横通,即横向的贯通。就是将思想史与哲学史、政治史、经济史、宗教史、艺术史、科技史等专题思想史贯通起来。再次是会通。即揭示各时期思想文化之间的联系、各时期思想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而发掘中华思想创新发展的深层原因,找出中外优秀传统思想的交融性,认识各时代思想的上下层之间的贯通性。如宋代朱熹所撰《家礼》中的思想,向上提升为理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向下则变成了民众家族规范和百姓日常行为准则。再次是人民性。既重视学问家、思想家、理论家、政治家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思想成果研究,又格外重视人民思想史研究,把二者结合好。注重收集民间思想的原材料,分析其中的社会思潮、文化倾向、情感诉求和价值取向。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人民为中心,把是否有利于社会历史进步、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中华民族融合统一、是否有利于民众福祉作为判断标准。
第四点,提炼出中华民族传统思想“一以贯之”的精神基因。例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道德修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小康”“大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和而不同”的处世之道,“民惟邦本、强国富民”的民本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理论,“四海一家、天下为一”的“大一统”政治理念,德法相辅的治国方略,“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实干观,“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和思想方法,等等。
第五点,目标高远,扎实推进。“中华思想通史”项目的学术目标,一是“出精品”,创作中华思想史研究的精品力作;二是“建队伍”,培养中华思想史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理论队伍;三是“立学派”,梳理中华思想史研究的学术的流与派;四是“推发展”,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到目前已完成多卷本《中华思想通史资料长编》电子版的整理,已出版著作《中华思想通史绪论》(上、下册)、《中国社会形态史纲》,已完成《中华思想通史》各编各卷详细写作提纲的修订,作者们正在奋力笔耕,争取按期完成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期待《中华思想通史》早日问世,把中华思想史中的精华梳理挖掘出来,做到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服务当代,传之后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