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1年02月03日 星期三

    寒冬里的盐水瓶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2月03日   12 版)

        《江南旧闻录:故园归梦长》是一本兼具社会学、民俗学史料和文献研究价值的怀乡思故之作,是作者朱学东对江南故乡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和场景的记录和回忆。

        记忆中故乡的冬日,很冷。我小时候零下六七摄氏度也很常见。虽说温度与北方没法比,但江南故乡房子没有取暖设备,而且,故乡天气湿润,时有雨雪,冻融交错,这种冷,是北方人难以理解的湿冷。没有取暖设备的房子里,比有太阳的室外还要冷,一种阴冷,入骨。

        一回想,暖气室内的我忍不住打了个寒战。这种寒冷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这么冷的天,要熬过去,总得想办法。虽然房子没法取暖,但人还是可以取暖的。

        故乡旧时取暖设备不外乎四五种:脚炉、汤婆子、热水袋、盐水瓶,以及用瓦罐自制的脚炉。而盐水瓶是最简单的自制取暖器。盐水瓶就是盛放生理盐水的容器,有时也可以装葡萄糖溶液。过去打过点滴的人都熟悉,不过现在医院打点滴用盐水瓶少了,多用塑料袋。

        盐水瓶是玻璃瓶,不过这个玻璃瓶与通常的不太一样,厚实,不容易摔坏。瓶塞是橡胶制品,有硬度却弹性好。瓶塞有一段柱状体,这是塞进瓶口的那段,柱状体头部有个窟窿,我小时候不知其用,如今也不知道,猜想大概是用来调剂瓶塞塞进瓶口时用的吧。柱状体尽头有一圈比瓶口大的无缝连接的橡胶,为的是防止瓶塞掉入瓶子,最尾部,则是比较薄的一层橡胶皮,柱状体塞进瓶口后,这一圈可以反转下来,覆盖住瓶口。盐水瓶的这种设计,能防止渗漏水。须知跑冒滴漏,曾是我们产品过去的专利,但盐水瓶却证明了我们也能防住跑冒滴漏。质量好就不用担心重新灌注水后漏水,玻璃瓶厚实,则可以保温。

        于是,寒冷的冬日,故乡的长辈们自制取暖器时,打起了盐水瓶的主意。盐水瓶做取暖器,很简单,小孩也知道。就是把水煮开,小心翼翼地灌进盐水瓶里,然后把橡胶瓶塞塞进去密封好,用干布把玻璃瓶外面的水擦干净,就可以当一个取暖器了。其实就是一个土制热水袋,不过橡胶袋换成了瓶而已。

        跟热水袋一样,盐水瓶灌了热水,刚开始会很烫,虽然暖和,却不方便,讲究些的人会缝一个布袋,把盐水瓶装进去,一来缓和散热的速度,二来也防止万一不小心盐水瓶掉地上摔破了,有一层布,好歹能有个缓冲。也有人不用布袋,直接揣在棉衣里的怀里,隔着里边的衣服,到处晃悠,就像抱着一个太阳,暖身暖心。

        故乡冬日晚上睡觉,躺下最是艰难,被窝里冰冷冰冷的。睡觉前,灌上一瓶热水,放进被窝,先暖被窝,过一会人钻进被窝,或将其抱在怀里,或用脚抵住——晚上睡觉,最冷的是脚,方可安心而眠。

        盐水瓶是个很好的土制取暖器,像我这个年纪的人,许多都有过用冻得红通通的手抱着盐水瓶取暖的经历。不过,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这个能够给我们带来温暖的盐水瓶也不好找,尤其是乡下,得托医院里的熟人找。

        那时我们南边的前黄镇上有个前黄医院,东边的走马塘有个政平医院,加上人民公社时期赤脚医生比较发达,我们大队有个赤脚医生的医务所。都是乡里乡亲的,兼之父亲在四邻八村小有名气,倒还是每年能弄几个盐水瓶,给我们和堂叔家,聊补脚炉不敷之用。

        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冬天的噩梦,回忆起来竟然有些忧伤有些甜蜜了。

        (本文摘自《江南旧闻录:故园归梦长》,朱学东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1月第一版,定价:68.00元)

        (本版文字由燕婵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