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比2015年的6.20%提高了4.36个百分点,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提出的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的目标任务。
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副部长宋玉荣说,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科协曾对国际上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在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时,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都超过了10%。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标志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发展整体进入新阶段,也标志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为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了坚实支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奠定了公民科学素质基础。
调查结果显示,三十一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全部达到或超过“十三五”预期发展目标。全国共有十六个省份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10%,其中,上海、北京、深圳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均超过20%,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湖北、安徽八省市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10.56%的全国总体水平,辽宁、重庆、河南、湖南、陕西、河北六省市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超过10%。调查结果还显示,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东部地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持续领跑。相较2015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分别提高了4.03和4.02个百分点。
据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白希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完善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科学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各个阶段;大力发展科普基础设施,现代科技馆体系初步建成;发展壮大科普人才队伍,持续增加科普投入,等等。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了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下一步,中国科协将推动制订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