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副标题,这本书的书名让人有些莫名其妙——几万年前的原始人类留在岩壁上的涂鸦,一百多年前在西方上流人士中风靡一时的头饰,以及如今每个现代人分秒不离手的小玩意——这三个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而这本书的副标题——“100个物件里的观鸟史”——立刻告诉我们,它们都与一种名为“观鸟”的人类活动有关。事实上,这个副标题正是英文原版的书名,而主标题并未出现在原版标题中。但恰恰是这种将三个看似无关的东西并置的做法,一开始就鲜明展现出此书的独特之处。
一、词典式阅读
无需阅读具体内容,这本书最显著的特点从它的布局就一目了然。三百多页的正文,分为100个章节,每章平均下来不超过四页,非常短小,还配有至少一张插图。
这也是为什么译者在此书序言一开头写道:“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历史著作,不如说是一些知识的集合”,并且推荐读者以翻阅“词典”的方式去使用它,而不必专门花时间从头到尾地细读。为了让这本书更具有词典的实用性,编者和译者还在原作的基础上,在书中增加了更多的交叉索引、注释、附录以及专有名词的中英对照,以便读者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轻松、自由地进入历史的某个细节,玩味其中的某个片段。
而所有这些片段,又是按照“观鸟”这项发源于西方社会的休闲活动发展的时间顺序串联在一起的。书名中的“岩画”对应本书第1章,标识出可追溯的人类对鸟这种动物的最早记录;“羽毛帽子”一跃至第31章,正处于西方主流社会对鸟类产生集体兴趣的风口浪尖;“手机”是第69章题目,呼应着通信革命对人与人关系、以及人与鸟关系的深刻影响。
二、持存的物件
本书的书写对象正如标题所示,是一个个具体的事物,作者避开了对观念或社会演变历程的宏大叙事,而将物件作为考察观鸟活动的切入点,这样一种视角使得有着不同兴趣点的读者都多少能得到些满足。从“岩画”激发的久远想象,到“羽毛帽子”引起的保护运动,再到“手机”对人类感知方式的重塑,这些物件从不同的角度,引导读者思考它们在文化、社会、科学技术方面给人鸟关系带来的后果。它们展现出来的某种庞杂和无序,恰恰也是观鸟活动本身丰富性的体现。
阅读这本物品“清单”就好像在博物馆中浏览,以“观鸟”为主题,观者可以感受到单个的发明和零散的物件如何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进而,如何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清晰地勾勒出摄影、录音和通讯设备的发展史,不仅因为这些事物为观鸟活动提供了极其有效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这些发明延伸了人的感官,而作者在引言中就指出,观鸟“本质上是一项基于感官体验的活动”,可以说,书中列出的许多物件,在根本上定义、塑造了观鸟的历史和它的现代形式。
原书名叫“100个物件里的观鸟史”,而非“与观鸟史有关的100个物件”,突显的正是特定的历史在持存的物件当中凝结和延续。正如此书呈现的那样,观鸟是一项涉及众多科技背景的爱好,这些反复出现的理性和科技因素,放置在人鸟关系那些随处可见的非理性历史场景中,更显得耐人寻味。
三、历史的配角
回望历史,人类通常如何表达对另一种生命的好奇和赞叹?
古埃及人把圣鹮献祭神灵,捕杀数以百万计的埃及圣鹮制成木乃伊(第2章)。欧洲近代早期,皇室贵族在私人动物园中饲养并向公众展览各种异域的珍奇鸟类(第19章)。19世纪的鸟类贸易催生了大量偷盗、伪造标本、谋取利益的恶行,也哄抬出一种以头戴死鸟为美的时尚标签(第29、31章)。以鸟为食、为娱乐的传统孕育了现代西方鸟类学,狩猎和战争的工具激发出人类关注鸟类最直接和最强烈的动因(第32章)。铁路和公路系统使都市人的触角可以轻易延伸到最偏僻的乡野和最深邃的丛林(第49章)。然而,一窥自然奥秘的梦想是否总要以牺牲当地生态为代价呢?
当然,人与鸟的历史并不总是晦暗的。这本书向我们展现的,正是一项爱好专业化、合理化和体制化的过程。新的理论和技术发明使得一般公众可以在不打扰野鸟生活的情况下欣赏它们的美,也使得科学家可以在保证种群繁衍的情况下探索其深层机制,甚至可以使两者通力合作,普查鸟类数量,追踪鸟类活动,以增进对这些空中居民的理解。毕竟,我们只会爱上我们了解的事物。在了解的过程中,对鸟类及其生存环境的破坏与保护总是并肩而行。
与鸟类漫长的演化历程相比,人类观鸟的历史极为短暂,但各种形象的观鸟者使这段历史无比复杂: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漫步乡间的牧师、追名逐利的科学家、充满创造力的艺术家、热衷探险的背包客……单从目录上看,一部观鸟史,似乎就是人类与人造物共同构成的历史,我们是观鸟活动当仁不让的主角。但另一方面,这部以“物”为主题的历史,将持续作用于鸟类和人类自身的物件放在聚光灯下,很大程度上也提醒读者,其他生命形式和人类一样,在历史中遭遇着不可抗力的威胁,回应着环境的巨变,努力寻求着与他者的共生之道。它们或许勉强只算人类历史中的配角,但无疑是观鸟史中一个积极而能动的存在者。
从远古的岩画、近代的羽毛帽子、当今的手机,我们看到人类试图理解另一种生灵的愿望,也意识到,这种生灵的存在比人类、以及人类的所有发明都更悠远、也更强韧。这本书的清单可以无限延伸,人的感知和认识方式在未来或许会全然改变,但有一点是不变的,观鸟活动的永久主题是鸟儿本身。令完全不同背景、不同性情、不同行业的观鸟者获得共同身份认同的东西,是鸟儿谜一般的生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