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12月30日 星期三

    冬至雅集:消寒会和消寒图

    郑学富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12月30日   15 版)

        冬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为四时八节之一,同时又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古人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早在周朝,先民们把冬至视为一年之岁首,即春节,周代的正月就是农历的十一月。汉代,冬至被列为“冬节”,朝庭官府一律放假休息。唐代以后的历朝,把冬至与岁首并重,文武百官放假七天。民间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寓意团团圆圆、圆圆满满。清人金孟远有《吴门新竹枝词》云:“冬阳酒味色香甜,团圆围炉炙小鲜。今夜泥郎须一醉,笑言冬至大如年。”而古代文人们却喜欢在此日吟咏诗文,雅集消寒。

        消寒会

        近代学者夏仁虎在《岁华忆语》

        中记载:“金陵文人,率有消寒会。会凡九人,九日一集,迭为宾主。馔无珍馐,但取家常,而各斗新奇,不为同样。岁晚务闲,把酒论文,分题赌韵,盖谦集之近雅者。”

        旧俗入冬后,亲朋相聚,宴饮作乐,谓之“消寒会”。消寒会始于唐朝,又叫“暖冬会”。据五代王人裕撰《开元天宝遗事·扫雪迎宾》上所记,唐朝时,长安有一位巨富名叫王元宝,冬天下大雪的时候,他命令仆人将坊巷的积雪打扫干净,自己则亲自站到巷口迎接宾客,请客人们到他的家里,大摆宴席,饮酒作乐,叫做暖寒之会。潘宗鼎编纂的《金陵岁时记》说:“吾乡当冬至后,九人相约宴饮,自头九至九九,各主东道一次,名曰消寒会。文人墨客饮酒之余,兼及韵事。吴麐伯师《消寒会集》有句云:‘有酒但谋金谷醉,无钱不顾铜山摧。’”

        消寒图

        冬至交九之后,古人为了度过漫长而寂寞的冬季,在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梅花、文字、圆圈三种版本。具体采用哪种形式,是由主人的爱好和文化素质而定的。

        梅花版。《帝京景物略》写道:“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据说,九九消寒图为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所创。文天祥抗元失败被俘,被投进大都牢房关押。文天祥孤身独处狱中,心情郁愤,为了度过漫长的严冬,又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意志,他于冬至这天在墙上画了一株凌寒盛开的红梅,上有九朵梅花,每朵九叶花瓣,每天涂抹一瓣。以后逐渐流传开来。画上的梅花有81个花瓣,每过一天就用笔染红一个花瓣,待过完81天,花瓣也全染成红色了,红梅满枝春意盎然,风和日丽的春天就来到了。元末诗人杨允孚有诗曰:“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其自注云:“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胭脂日图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即暖回矣。”

        文字版。选择九个字,每个字都是九画,先双钩成幅,像练习书法的“描红”一样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写,每日用朱填红一画,时光流转,笔墨生香,九字填完正好81天,寒冬悄然过去,春回大地。民谚说:“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清朝吴振棫的《养吉斋丛录》记载:“道光初年,御制九九消寒图,用‘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字皆九笔也。懋勤殿双钩成幅,题曰‘管城春满’。内值翰林诸臣,按日填廓,细注阴晴风雪。”有的还书写“九九消寒联”,上下联各九个字,每字都是九画,从冬至日起,每日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全联填完,则严冬已去,春暖花开。如“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院春幽挟巷草垂茵”等。

        圆圈版。画纵横九栏格子,每格中间再画一个圆,称作画铜钱,共有八十一钱,每天涂一钱,涂法是“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民谣说:“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九九八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燕京岁时记》记载:“消寒图乃九格八十一圈。自冬至起,日涂一圈,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这种圆圈消寒图不仅是人们熬过漫漫冬季的有趣游戏,而且还是科学记录“入九”以后天气变化的“日历”,将数九所反映的暖长寒消的情况具体化、形象化。填充消寒图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这些习俗表达了古人期盼春回大地的殷切心情。《京都风俗志》说:“冬至日俗谓之属九,或画纸为八十一圈,每日分阴晴,涂一圈记阴晴多寡,谓之九九消寒图,以占来年丰歉。”

        杜甫《小至》诗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诗人通过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的自然景象,生动地描写了严冬里正在孕育着万紫千红的春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