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12月02日 星期三

    精品何觅:少儿科普出版热下的冷思考

    张路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12月02日   06 版)

        《讲给孩子的中国大自然》

        《十万个为什么》

        我们应该认识到,没有大量的“编著”作品,也就没有儿童科普市场的繁荣。但通过搜集资料编写的作品,必须要有作者自己的新观点,最好上升为一种新观念。仅仅是材料堆砌的金字塔,看似“新”,实则“旧”,这样的作品很难有其不可替代的“性格”,很难从众多类似书籍中脱颖而出。

        科普图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自然科学的科普,也包括人文科学内容,是相互交叉融合的。

        科普图书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狭义的科学本身。其实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里也含有深刻的科学内容,甚至科学原理与哲学。“巴山夜雨涨秋池”里有没有科学内容?“东边日出西边雨”有没有?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地方的“巴山夜雨涨秋池”(附注,所谓“巴山”乃是重庆北郊的缙云山,不是大巴山)和成都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个地方的降雨形式描写得多么细致、深刻!

        为什么文学作品也含有科学内容?因为诗人如实描绘了自然,当然就反映了自然现象和规律了。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仅含有具体的科学知识,还表现出一种难得的哲理,这就是我们需要的科普作品。

        一个国家的科普图书是可以嗅察出民族气息的。比如,湖北海豚出版公司引进的一套德国的《什么是什么》,作为一套百科全书式的科普读物,无论选材、文字和配图,都使人感觉是一刀到位的“外科手术”似的精确,绝不拖泥带水,严肃、严谨、严格,给人的印象很深刻,的确是原汁原味的“德国造”。

        我国的少儿科普出版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距离。

        首先,少儿科普图书出版缺乏原创性,核心竞争力不足,少儿科普界任重道远。在信息化时代,我们的少儿科普出版观念要更新,出版形式要多样化。从策划到写作,再到设计制作,由里到外,从形式到内容,必须达到完美契合。简单的知识诠释已不合时宜,科普作品的质量高低关键在于实用性、趣味性和创新性。

        其次,在创作队伍上,科普创作不同于一般创作,特别是给孩子创作的科普,难度不一般。科普作者似乎不难找,在图书市场里,儿童科普图书林林总总,熟悉和不熟悉的科普作者一抓就是一大把,组稿似乎并不困难。可是要从中组织达到一定水平,具有社会与经济“双效益”的原创书稿就不是太容易。究其原因,大多和“编著”有关。尽管作者交出的都是新完成的书稿,但是由于其内容大多是在搜集材料的基础上完成的,表面虽“新”,内容却不免有“旧”感。这样的作品很难有其不可替代的“性格”,很难从众多类似书籍中脱颖而出。当然,我们应该认识到,没有大量的“编著”作品,也就没有儿童科普市场的繁荣;但“编著”亦有高低深浅之别,我们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一言以蔽之,通过搜集资料编写的作品,必须要有作者自己的新观点,最好上升为一种新观念。仅仅是材料堆砌的金字塔,看似“新”,实则“旧”,在图书市场就缺乏竞争力了。就科普创作而言,需要作者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以及文学素养和写作技巧,需要长期积淀才能出精品。

        显然,少儿科普创作队伍日益显得心力不足。老一代优秀的少儿科普作者大部分年事已高,新一代中青年科研工作者没有时间或者不愿从事少儿科普作品的创作。少儿科普优质作者资源的匮乏,从根本上制约了少儿科普出版的发展。同时,由于没有形成完整的创作体系,老一辈优秀的少儿科普编辑大都已不在一线,新一代中坚力量尚未形成,科普编辑的素质更是参差不齐,选题策划能力和大局观不强、科普编辑的科学文化素质及专业能力不高,直接影响着图书内容的质量。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少儿科普读物良莠不齐,有的原创科普书内容陈旧、形式单一、语言文字枯燥无味,小读者不喜欢看,所以给引进版科普读物留出了空间。引进版图书多以故事或漫画的形式讲述科学知识,语言文字优美、风趣,知识严谨,图片精美。再者,从科普图书营销角度说,出版社重视不够,推广不够,介绍不够,引导不够,尤其是网络营销更显不足。针对科普图书的出版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其一,编书要编出图书的特色来。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图书也一样,特点越鲜明,给孩子们的印象就越深,也就越能被少年儿童所接受和记住。从编辑角度看,同样题材的书,如果编辑能从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上多下功夫,力争在内容安排、编排结构、版式设计等方面有自己的想法和独到之处,那么,编辑出版的图书就有特点,也就有“卖点”,就能变成畅销书或常销书。反之,内容和版式平平,没有特点,也就没有生命力。

        例如,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十万个为什么》,第一步就是严格选择作者,其作者均专业和文学功底并重,有过科普写作的经历,没有滥竽充数者。作者的可靠,就打好了这套书的内容基础。第二步,狠抓各个分册的条目选定,这也非常重要,是保证这套书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步骤。不厌其烦地完成了前面这两步,做好了准备工作,才能一气呵成写好这套书。第三步开始创作,也不是一声令下,大家就立刻分头埋头创作;而是需要把不同的作者统一到同一个体系中,需要整齐划一——不能你横着写,我竖着来,各打各的锣,各唱各的戏。统一形式和风格,大家都用一个模式,以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现象,引出相关的科学知识和原理。比如谈法国的国旗,开始就是设问,“法国的红蓝白三色旗,看着三个颜色的宽度相同,其实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这个问题一下就会抓住小读者的兴趣,然后进一步剖析下去,达到了科普的目的,也让小读者印象深刻。

        其二,明确编辑出版图书的目标和定位。少儿科普读物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这就要求编辑要摸清中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如对科普图书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等。中小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见识的阶段,兴趣广泛、求知欲强,但是辨别能力差,为他们编辑科普类图书,就要认真考虑这些因素。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觉得少儿科普类读物要做到在内容上,深刻与浅显相结合;在表述上,严谨与活泼相结合;在功能上,传播与教育相结合;在编辑过程中,作者与编辑相结合。以获得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讲给孩子的中国大自然》为例,我们在制定选题计划、确定写作的时候,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中国的自然环境异常丰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等;考虑到我们少儿读者的阅读偏好,写哪些、不写哪些,就成为编出特色的关键。我们参照前苏联著名动物学家、科普作家比安基的《森林报》,以《春》《夏》《秋》《冬》的形式,介绍我国境内更加丰富的气候带内,有关的各种自然环境、地域空间和自然现象,无论是地域和学科的广度、深度,还是科学信息量,均超越了《森林报》。我们通过若干有趣的小栏目,使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有选择地介绍不同地域的自然界在不同季节的风貌,包括其中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等。在编辑方针上,我们不求全,突出重点,突出新奇与趣味化的相结合——抓住一个个主要的自然界的“静态”特征,简要描述清楚;同时,又从不同季节环境演绎其“动态”变化过程,描绘不同季节的景观画面,尽可能使科普文学化,写得诗意葱茏,同时图文并茂。

        其三,编辑加工是关键。图书的特点是图书的生命,书稿的特点越鲜明,给人的印象就越深,效益也就越好。

        现在的图书市场上,出版社多,出书量也大,选题“撞车”现象严重,少儿科普读物尤为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在编辑过程中注重发现和发掘书稿的优点,发现和拓展作者的长处,形成自己的特色。要认真、仔细、反复地读稿,眼到神思,对稿件的内容、结构、篇章、写作方法、语言表述等都要尽快理顺,看是否达到了自己先前设定的目标。进入书稿之中,需要编辑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脚踏实地的编辑作风,不能有烦躁情绪,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来取舍内容。同时,头脑要清醒,思路不能被稿件内容牵着走,要找出书稿的特色来,加以完善。编辑不但要负责全书的整体设计,还要反复对作者提出要求,商定提纲,书稿完成后,编辑对内容的确定以及需要增加或删减什么内容,自己心里要清楚,要有自己具体的建议和想法。

        其四,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职业素养。出版物的特色是编辑风格的直接体现。而编辑风格的形成则要复杂得多,这就要求编辑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加强学习。包括加强政治思想理论学习,紧跟宣传工作的大方向;拓展知识面,因为知识越丰富,视野就越开阔;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就说过,“提笔时要想到孩子”;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少儿科普读物编辑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要掌握文学创作的基本要领,使科普知识更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同时,掌握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一个人思想水平和语言文字能力的综合体现。有的编辑辛辛苦苦加工稿件,甚至还不如不改。

        受他人之惠,又惠及他人。一个编辑在工作之初,要从老编辑那里学到基本要求和经验,当自己成熟后,又要帮助新编辑。编辑和作者的关系也一样,你帮助作者,付出了劳动,可自己也从书稿中获得了许多新的知识。学习知识固然重要,进一步上升为规律更加重要;掌握规律固然重要,再上升为一种观念尤其重要,一本书犹如一个人,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

        其五,在新媒体时代,要加强宣传,重视营销。图书出版前要和营销部门商讨版式设计、封面设计、定价和出版规模等。图书出版后,编辑更要关注其市场动态,参与营销,制定营销规划,使自己责编的图书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我们为《讲给孩子的中国大自然》制定了全方位的营销模式,包括建立产学研用模式;和省级电视台合作,定期播出其中的内容;召开营销策划研讨会,从渠道入手,摸索出一套媒体、市场、阅读推广三位一体的立体营销体系;网络推广,进入当当、卓越、豆瓣等强势网络,借助网络扩大影响,提高销售;采取直销、馆配、系统发行等;采用校园、书店推广模式,我们要充分利用品牌作者的知名度,组织作者在一些城市的大型书店和学校进行签名售书和演讲,与学生零距离接触,让更多的孩子回归阅读,享受阅读;沟通重点媒体,和他们建立长期的互动关系,并在报刊上开栏目,进行图书宣传;组织好图书评论,优质中肯的书评,是一种极具说服力的营销方式;参加学术研讨会,利用参加会议的机会,进行图书营销宣传。

        总之,优质的科普图书不仅应有科学性、可读性,还应该有思想性,它孕育着有中国特色的“真善美”,读者不知不觉就有爱国之情;不用高喊口号,便有“吾土吾民”之大爱,以及对科学之美的真爱。

        (本文作者为三晋出版社编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