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陕西学者、宝鸡文理学院陕西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金(本名刘峰)撰文首次公开披露了发现柳青《创业史》(第二部上卷)样书及未刊修改内容研究情况,不但填补了柳青先生遗物搜集整理方面的一项空白,也推进了《创业史》作品修改及版本领域研究。
此次发现的柳青样书为小32开本的《创业史》(第二部上卷)单行本,系中国青年出版社“1977年6月北京第1版”“1977年6月北京第1次印刷”,全书12万字,定价0.38元。该书包有灰色书皮,夹在一堆旧书中“寂寂无名”,是研究者在协助柳青大女儿、《柳青传》作者刘可风老师整理资料时意外发现的。样书有多处钢笔书写痕迹,字迹工整、清晰可辨。在扉页正中间工工整整写着两个蚕豆大的字——“样本”,字下面还各划了一个圆圈。扉页左下角有一行竖写小字——“一九七七年九月廿九日到。”虽然书中没有作者钢笔亲笔签名(封面及扉页已印有“柳青”二字手写签名),但从该书可靠的来源传承和字迹内容的契合度,以及刘可风老师对样书真伪的甄别,确认该书是柳青生前最后修改的《创业史》样书孤本。《创业史》(第二部上卷)出版后,中国青年出版社王维玲编辑曾经在他的文学专著《岁月传真》(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中这样写道:“《创业史》二部上卷出版了,我立即托人将样书捎给他,为的是让病中的柳青高兴高兴。”可以料想,病中的柳青在收到样书时应该是愉悦的,因为他郑重其事地在样书扉页写下了“样书”“一九七七年九月廿九日到”(是“收”而不是“购”)以志纪念。
经研究发现,柳青修改后的文字较以前语义更加完整贴切,艺术表现力也愈加强烈和丰满。记者在采访时,刘可风老师讲述了父亲的一个创作习惯:“但凡他的书再版前,他都会对全书进行润色和修改,然后将改过的样书或校稿寄给出版社。”对于柳青样书修改内容的重要性,刘可风这样说道:“父亲对文稿的修改非常慎重,每次都是考虑成熟了才落笔。从这七处修改笔迹能看出,他对样书的修改是十分认真和虔诚的。这些字,对于重病缠身的他来说写得非常认真,基本上没用连笔。”柳青也曾致信王维玲,说等写完《创业史》第二部下卷,再对第二部上卷一并修改出版:“十几万字的小册子(注:指《创业史》第二部上卷),将来出下卷时还要修改。”但是还未等到《创业史》第二部下卷定稿,柳青就因病情恶化猝然长逝。此后,这本样书就一直未被打开过,直到43年后的今天重见天日。
据悉,研究者已将柳青样书佐证资料影印版邮寄给了出版长篇小说《创业史》的中国青年出版社,希望出版方再版《创业史》时能遵照柳青生前意愿,对修改文字进行必要的修改,使一生追求炉火纯青艺术境界的柳青先生的作品更加完美。 (鲁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