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9月16日 星期三

    为初读者读红楼做好引导。

    红楼细读之妙

    李庚飞 尹湘江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9月16日   18 版)

        《细读〈红楼梦〉:末世里的深情与荒唐》,于鸿雁、白楠茁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11月,68.00元

        一部巨著红楼,曹公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尽人生辛苦,道尽世事苍凉!当艺术生活与作者人生相互交错时,谁是谁非,孰真孰假?初读者,尤其是涉世不深的中学生,要想解得其中滋味,实属不易。或许到最后也只能失于热闹,读出满纸荒唐言了。《细读〈红楼梦〉:末世里的深情与荒唐》一书恰为初读者读红楼做了极好的引导。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以“立德树人”为本,推出“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等阅读思维,如何解读这些新理念,如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这些思想,又如何能让学生在这系列大阅读中收获知识,收获人生智慧,无疑成为当前教学改革探究的热点。《细读〈红楼梦〉》结合读者实际,从大处着眼,细处着笔,条分缕析,为我们一线教师以及直接的阅读者做了很好的示范,让教者有法,读者有方。该书没有红学研究著述的枯繁,又能多径解疑释惑,亮点频频。

        初读红楼,读者大多会被其中纷繁复杂的人名及人物关系搞得焦头烂额。本书第二讲即对此症下药,破除人名恐惧症。这一讲在理清人物姓甚名谁之时,剖明关系,分出主次,解出名字的含义、寓意。曹公的血泪之书,无一字无来处,无一字无深意。本书作者的解读,让读者在分清人物时亦把握了人物的命运的走向,知道有些人物看似无关,实则紧要的关节处在哪里。而第二讲与第三讲相互配合,以画家族树、世系表的方式,指导读者如何理清人物关系。如此分析,提纲挈领,发生在人物身上的各种事端,纠不清理还乱的各种“为什么”,在此会有答案。整本书阅读的理念此时亦分明体现,要前后勾连,左右相关,才能化繁为简,深入探微,解得个中滋味。

        本书小处着笔,细处探究,抓住关键,曲径通幽,引导意义重大。读红楼,各有自己的感悟,难以形成统一标准。正如鲁迅所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而身处课堂的中学生又该如何把握重点,为己所用,实是一线教师当着重考虑的。本书第一讲、第四讲抓住重点人物,让读者赏析渐入佳境。有些人物,读者以往常常将其概念化,但是在这里,读者会随着作者的指导悟出新意。贾政与宝玉这一对父子关系,不是冤家,不是不可调和的。作者引导中学生明白,为人父为人子的贾政有多累,有多焦虑,有多无奈。贾政打宝玉,打在宝玉身上,疼的不仅是王夫人、贾母,更是他自己。他这一打,打出了中国家庭的爱与辛酸。作者引导读者比较贾政教子与贾代儒教孙两个场景,长辈的谆谆之态,尽显无遗。这些内容的解读,实际是对中学生人生认知的一种指导。《红楼梦》所读的不仅是知识的识记积累,更是人格的重塑。这里,恰恰体现了“立德树人”思想。

        注重细微处,不等于忽略重要处,本书对主角的解读是不遗余力的。第九、十、十一讲,对探春、林黛玉、贾宝玉三位主要人物的剖析,可谓浓墨重彩,关联相关人物,人物形象剖析恰到好处。探春之如玫瑰,黛玉之如潇湘妃子,宝玉之如王子,形象生动地描形绘神,让读者省去分析之力,专注于形象与情节关联印证,沉浸于故事的渲染中,陶醉在曹公的文笔中。这种阅读,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浸润,这种指导,是受益终身的陪伴。

        读书,不能满足于热闹,要能解得其中三味,这才是真正的阅读。阅读,要深入其中能探微,还要跳出其外会思考,才能清楚作者良苦用心。曹公用如椽巨笔,描人物,写社会,穷尽其相。读者不能只是感叹几句,就算了事。本书十二讲,历数红楼记叙时间跨度,探究这段时间红楼历程。十三、十四、十五这几章内容,则是引导读者不要仅仅沉浸在书中,还要跳出书外。《红楼梦》不仅是书中人在做梦,作者在做梦,先代的抄书者在做梦,现在以及将来的读者还会一直梦在其中。而这梦,就是书中的人生,作者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今世来生芸芸众生的人生?所以后面几章,本书作者悉心引导读者,要想获得书中真谛,不仅要读书,还要探究书的作者的家世、身世,所处时代社会背景。走近作者,深入了解作者,你或许会恍然大悟,原来书中那些关节,却如此明了。这就是跳出书外,冷静思考的收获。

        《细读〈红楼梦〉》让处于繁重学业中的中学生,省时节力,而又能解读出书中奥妙,还能明白人生意味。这就不仅是一本阅读指导用书,还是一本探究指导用书,更是一本培养阅读习惯的好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