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8月19日 星期三

    胜利的歌唱

    郑学富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8月19日   15 版)

        “‘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消息像闪电,划过黑夜的天空,人们从各个角落涌出,向街上奔走,向广场奔走。‘日本投降了!’没有话比这更动人,更美丽。有人在点燃火把,有人在传递火把,有人举着火把来了。”这是诗人艾青发表在1945年8月14日《解放日报》上的《人民的狂欢节》中的诗句。

        1945年8月10日晚,延安清凉山上的新华通讯社接到日本向同盟国乞降的消息,新华社的窑洞里一片沸腾,他们立即将胜利的消息报告给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时任《诗刊》主编的艾青也是在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一消息,心情非常激动,连夜写出了诗歌《人民的狂欢节》,描写了延安人民迎接胜利的欢快心情:“人群,到处都是人群。感激传染着感激,欢喜传染着欢喜;个个都挺着胸脯,高高地举着火把,跟随锣鼓队,拥向街市——所有的门都打开,迎接欢乐,款待欢乐,欢乐是今天夜晚最高贵的客人。”这首诗热情洋溢,抒发了诗人无比兴奋的心情。

        女作家陈学昭1935年获法国克莱蒙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8年辗转赴延安,任《文艺战线》编委,后任《解放日报》副刊编辑。1945年8月11日夜,当她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后,异常兴奋,夜不能寐,创作了诗歌《纪念的日子》,讴歌了边区军民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光辉业绩,表达了边区人民迎接胜利的欢快心情。“我觉得今日的天色也变了,为了这个快乐激动的消息——使我如此奋激,彻夜不眠!当想起那美丽的国土和城市——和我的故乡,那里曾生息着我们勤劳的同胞,自从被敌人占领的那一朝,从此受尽煎熬,八年,这是漫长的时间!”

        1945年8月15日晚,延安市东南北各区到处举行盛大的火炬游行,全市灯火辉煌,欢呼声此起彼伏。霎时,鼓乐喧天,无数火炬照亮了巍巍宝塔山和波光粼粼的延河水。机关干部与群众的乐队、秧歌队、腰鼓队纷纷走上街头,尽情地欢呼、歌唱。人群中一个卖水果的商贩情不自禁地跳了起来,把筐中的水果抛向空中,大声喊道:“不要钱的胜利果,请大家自由吃呀!”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天晚上,延安城的灯火彻夜通明,庆祝活动通宵达旦。人民庆祝胜利的狂欢情景感染了作家萧三,他在《延安狂欢夜》中描写了当时的情景:“我还守着一盏残灯,山沟里死一般地寂静。忽然山上山下,人声异常嘈杂,又听锣鼓喧天,有人甚至乱敲铜盆,有的用力吹喇叭。整个延安起了骚动,男女老少涌出窑洞。延河两岸岗山,野火漫天通红。……人似潮水流向街头,旗帜招展在星空。人们舞火炬,扭秧歌,喊口号。人们只是叫,只是跳,只是笑。卖瓜果的争着送给人们吃,你给他钱——无论如何不要。叫喊中间一声特别嘹亮:‘日本要求无条件投降!’人们觉得自己的血在沸腾,人们忘却了整天工作的疲困……”(《解放日报》1945年8月15日)。

        那段时间,《解放日报》副刊连续几天刊登了庆祝抗战胜利的诗歌,如发表在1945年8月19日《解放日报》上鲁藜写的《黎明的信号》:“啊!兄弟们,姐妹们,让我们紧紧拥抱,让我们热烈的相爱,让我们生命溶结在一起,让我们举起这生命的火把,更高地举起这血的火把。更高哟,更高哟,向天上,向天上,把红色的太阳点燃起来。”炽热如火,热情浪漫,情景交融。作家萧军在看到人民狂欢的情景时,更显得理智,想到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会发动内战,抢夺胜利果实,提醒人民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用战斗来保卫我们的胜利成果。他在《胜利到来了!但我们绝不能忘记》一诗中写道:“我们今天胜利了!但是决不能忘记,赢得来的胜利是艰难;而保有这胜利的果实——不为豺狼所吞食,更需要无限的坚决和勇敢!同志们,全中国的人民们,我向你们说——这胜利的果实,是我们底啊,只有我们才是它底真正主人,绝不是狼底所有!从战场上还不要缩回我们战斗的臂膀吧!”(《解放日报》1945年8月18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