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甲、萧雨林的儿童纪实文学《你的眼睛能看多远》讲述的是天文学家、“中国天眼”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的成长故事。纪实文学最主要的特征是真实,因为真实所以可信,这部作品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讲述了南仁东从一个普通孩子如何成长为一名有作为的大科学家的经历。
南仁东的成长经历是曲折的,并非一帆风顺。他的高考成绩名列吉林省理科第一名,他自己的高考志愿是学习建筑学专业,但是因为国家更需要无线电专业的人才,因此他就被调剂到了无线电系。他的工程师爸爸严肃地对他说:国家少一个建筑师,多一个无线电科学家,不是更好吗?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南仁东却只能到工厂里去当一名普通工人,一个从事金属加工流程的小金工,从学徒开始做起。看起来确实很屈才。但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他没有消磨意志,没有消沉,更没有气馁。他接受了无线电厂派给他的上级交办的任务,研发便携式小型收音机,终于有了可以一展身手的机会。经过团队4个人的刻苦钻研,终于研制出了向阳牌收音机,并且很快便成为了全国的名牌产品。
接着,通化无线电厂又接到了研制10千瓦电视发射机的任务。南仁东又从一张白纸开始起步,运用最简单的工具和手法,自己动手研制,终获成功。成功之后,他们又与吉林大学合作开发一款电子计算机,也取得了成功。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因为南仁东有着扎实的科研和学识基础,紧接着,他又雄心勃勃地向集成电路进军。正在这时,在单位的鼓励下,他顺利地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天体物理系的研究生。然而,上学两个月之后,他就又返回了自己的工厂,希望继续投入集成电路的研制。经过单位和中国科学院的再三的劝说,南仁东才重新回到学校。
科学有险阻,只怕苦心人。再一次改变自己的专业方向,南仁东没有慌乱,而依然顽强地学习钻研,向着新的未知的领域探索前行。并且最终在他数十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之下,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中国天眼终于在贵州的大山坳里建成。这期间,凝聚着南仁东无尽的心血和辛勤的付出。
作者通过生动讲述南仁东的成长经历,要告诉小读者的是,人最重要的是要始终保持自己的精神:探索精神,吃苦精神,忘我精神,奋斗精神;对于未知世界和科技领域要永远保持着一颗好奇心、探索心,不怕自己无知,不怕犯错,始终勇敢地去跋涉去闯荡,去拓展新的领域。南仁东就是这样做的,他最终获得了成功。
在南仁东的成长历程中,许多伟大的人物都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譬如英国的脉冲星之母贝尔通过自己锲而不舍严谨的探索,永远不放弃,永远敢于质疑和探索未知的领域,最终发现了脉冲星这种神奇的天体。贝尔的经历对南仁东有着深刻的影响,也是他坚定选择脉冲星探索和射电望远镜建造作为自己毕生事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南仁东到乌克兰访学,他受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深刻影响,坚定了他对个人生命的价值的追求,要将自己的毕生献给人类的崇高的事业,做到无怨无悔。到荷兰的科研经历,又让他接触了凡·高这位渴望生活、热爱生命的伟大画家的生平,给了他很大的精神激励。
一个人的成长不是偶然的,而是诸多必然的相加。南仁东之所以能够成长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因为他受到了许许多多前人、伟人经历的鼓舞和激励,同时又通过自己锲而不舍的不屈不挠的奋斗拼搏,最终做成了许多人想要做却做不到的伟大的事情。
为了寻找一个建设500米超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合适地点,南仁东和聂跃平跋涉了十几年,在贵州的大山里转了无数圈,最终才在平塘县大窝凼这地方找到了理想的地点。而后,他又积极争取国际的科研项目,争取国家的支持和资助,四方奔走,最终才获得立项,并且顺利地建成了这样一项世界超级工程。然而令人痛惜的是,南仁东的身体却在这个过程里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最终他以72岁的年纪告别人世。作者讲述南仁东的一生,这位科学家的奋斗的人生,目的是要带给小读者以激励和鼓舞,让孩子们向科学家看齐,学习他的科学精神,求真钻研的精神和顽强意志。同时告诉小读者,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求学经历和奋斗历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对每个人而言,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成长比成就更重要,保持好奇心和探索心同学习思考一样重要。
在作者看来,每个人的成长历程、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几个关键的转折点即时间节点,每个人都要善于抓住这些人生的转折点,抓住机遇,做好准备,迎接挑战。在机遇到来时要善于把握机遇,通过自己的奋斗和不懈的努力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因此,这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儿童纪实,是一部寓教于乐,能够带给小读者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的作品。
作者的写作特点是循循善诱,善于以发问的方式引领读者阅读,作品具有较强的代入性。以一个长辈给晚辈讲述故事的方式,讲述南仁东的人生历程和生平故事,同时在讲述过程中普及天文知识、物理知识、文学常识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从而使这部作品具有了较强的科普性和知识性,因此小朋友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到趣味盎然而不枯燥,生动形象而不呆板。
《你的眼睛能看多远》是由王宏甲的长篇纪实《中国天眼:南仁东传》改编而来的,是将一部面向成人读者的纪实文学改写成面向少儿读者的作品,应该说这部作品的改写是成功的。作者努力贴近儿童的视角、儿童的阅读趣味和儿童的接受心理,以讲故事和提问探讨的方式,引导儿童读者进入作品。这种改写和创造,是值得推广和效仿的。
长江少儿出版社近两年计划推出一批关于科技前沿题材的儿童纪实文学作品,也都采用和借鉴了类似的做法,这是儿童纪实文学创作的新的创举和突破。我们期待着有越来越多的纪实文学作家能够主动地为儿童书写,为儿童提供鲜活有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