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舒晋瑜)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故宫博物院首次尝试将不同领域专家引入“云观展”,数字故宫与“赏故宫建筑”“观故宫展览”“听专家讲解”的全新导览模式相合,营造不同以往的“云游故宫”体验。
2020年,故宫迎来建成六百周年。故宫博物院以“寿康集萃御园赏幽”为主题,首次推出由故宫遗产保护、宫廷历史专家为主导的“云观展”直播活动,带领观众探寻故宫内寿康宫与钦安殿两处遗存,直播观看总量达980万次。
近来,有关故宫的重量级著作陆续推出。作为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的献礼之作,单霁翔的《我是故宫“看门人”》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祝勇用文学书写故宫,出版了《故宫的风花雪月》《故宫的古物之美》《故宫的隐秘角落》等多部作品,新作《故宫六百年》可以视为他此类作品的集大成者;阎崇年的《故宫六百年》(华文出版社)则关注了600年来那些和故宫相关联的人。另外,还有《故宫院长说故宫》《故宫》《故宫的二十四节气》《我在故宫修文物》“我要去故宫系列”等图书先后出版。
“说到故宫600年,这600年是怎么算的呢?”阎崇年解释说,明初的皇宫最早是在南京,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由他的嫡长孙建文帝即位,燕王朱棣取而代之年号永乐,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下诏以北平为北京,1406年下诏建北京宫殿,1420年北京宫殿建成,下诏“明年正月初一日以北京为京,时正式迁都北京,举行庆贺大典”,所以从北京皇宫1420年建成,到2020年正好是600年。阎崇年表示,故宫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故宫有过辉煌有过凯歌,也有过沧桑有过悲泣,见证一段滚滚江河的历史实录。
同是《故宫六百年》,祝勇则通过对紫禁城六百年历史的回顾,从馆藏文物、建筑遗迹和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梳理和探寻故宫的前世今生,充满了一个文人与学人对于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我不想把它写成一部编年史,那样容易写成流水账,经过一次次的尝试,决定采用以空间带时间的结构。”祝勇的讲述从午门开始,大致依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顺序,而时间就“装”在这些空间中,读者从神武门出来时,不知不觉地就完成了对故宫六百年历史的回望与重温。近日,祝勇在快手平台线上直播《故宫六百年》云发布会,在线人数1800多万人次,创下图书行业在线直播的最高纪录。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也在多家网络平台直播分享自己的读书故事,并介绍自己的新书《我是故宫“看门人”》。从2012年1月至2019年4月,单霁翔任故宫博物院院长7年,该书是他首次完整记述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点滴的代表之作。单霁翔用独特的叙事视角、流畅的语言和大量珍贵的图片,解读了故宫博物院的社会形象转变,同时也向公众传递了自己的文物观、文化观,体现了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