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6月03日 星期三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彭晨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6月03日   20 版)

        《我的内心从未改变——一个老三届的心灵史》,谢春池口述,章长城整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年12月出版,定价58.00元

        《我的内心从未改变》以口述方式讲述一个喜欢音乐、文字、绘画、编辑、篮球的知青故事,口述者谢春池先生病中打开回忆的大门,带领读者一起经历特殊年代在学校、城市、乡村当红卫兵、老师、编辑、作家及公益人的故事。

        作者是一个天生的文艺战士,他喜欢绘画、音乐、舞蹈、写作,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一如既往坚定自己是一个文艺爱好者的信念。他就是为文艺而生的,即使在没有文艺氛围的乡村,他还是将不可遏制的喷涌的文艺才情以诗歌表达出来,当然初期那些诗歌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是一些即兴之作,尤其是古体诗,谈不上格律、对仗、押韵等要求,现代诗也有明显的时代感,是上世纪60年代下乡知青热血沸腾,报效祖国的激情,对新社会的讴歌。

        一个人有激情有爱好还不够,还需要不停地练习。枯燥的乡村生活成为谢春池办刊物的动力,在文化几乎是贫瘠荒漠的乡村,他编辑的油印刊物如同春雨般滋润了那些从城市下来的青年,犹如三月才抽出嫩芽的蕊给人希望。

        才情不仅仅表现在编辑排版,作者在音乐、绘画上也颇有造诣,鼓浪屿的诗情画意和厦门的青石板路及蓝天碧海滋养了他的文艺细胞。是的,他几乎是全才人物,琴棋书画样样皆可捡拾,正因如此,他在下乡的岁月里也自然不曾如一些人那样受皮肉之苦,体力之累,而是受到了诸多人的青睐和喜欢。

        一个长相俊朗,上得舞台,进得书房的文艺青年,在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年代,在精神文明枯萎甚至凋谢的岁月,他的出现骤然唤醒了那些缺乏精神滋养的人的内心,点亮了他们对美好的渴望。

        一个中学毕业生遇到了一个大学毕业生,两个人因为对文艺的热爱有了共鸣,一个在台下屏息欣赏,一个在台上恣意盎然,浑然忘我表演,在四目对视那一瞬间,“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爱情被激活了,他靠洋洋洒洒地写信、写诗歌获取了一个因为家庭被打成组织派在乡村中学当老师的女子的芳心。

        可婚姻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情。他们两个人看似是合了拍,可是书香门第和工人之家的悬殊,大学生和中学生的间隔如同天堑将两个人迅速拉开了距离……离婚后的他再遇一个安心于家的女子享受岁月静好的时光。

        后来人看去,那段特殊年代发生的事情确实有些惊世骇俗,一个中学毕业生去教中学,在下乡的不同中学执教,在城市不同的地方执教,当然也孜孜不倦地学习以提升自己。谢春池在厦门华侨大学终归没有执教,而是做了行政,为了不成为编外人,他办了一份《华侨大学报》,一个人组稿,编辑,排版,印刷,出版。这份报纸让他不仅仅成为厦门华侨大学的明星,也成了福建其他学校的名人,其他高校的同学老师纷纷投稿,让这份报纸得以延续至今,也为他从学校出来后去出版社工作夯实了基础。

        在编辑校报的同时,他到泉州去教学,为新开的一门宠物保育课授课。在没有资料、没有教材、没有讲义,甚至连课本都没有的情况下,他自己去图书馆找资料,编撰了课本,然后顺利给学生授课。

        从下乡的岁月到2010年,他已经认清了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能在哪个领域有所成就。他的心从来不曾改变,那就是对文艺的挚爱和追求。

        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挚爱并孜孜不倦地用一生时间去追求,心无旁骛地跟随自己的目标,自然有冬雪融化春暖花开的那天。对文学艺术的挚爱,让他成为了一棵在文艺领域的常青树,并且结出了累累硕果。

        作为编辑,他编纂了好书,挖掘了好作品,发现了名不见经传的新秀作家。作为作者,他以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为背景写了不少诗歌、歌曲。

        作为老师,他桃李满天下,不少学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一个经历特殊岁月的文艺爱好者,他的作品被镌刻在青石上置放在厦门五缘湾广场。

        作为公益人,不仅仅是自己倾囊相助,他还积极动员知青每次在国家、地方、城市需要捐助时义不容辞地一起行动,谱写了慈善史上令人瞩目的一页。

        作为一个普通人,谢春池先生已经从出版社退休,但正如这本自传所述,他对文学艺术的挚爱从未改变。这本书对那些仍在文艺道路上踽踽前行的人来说无疑是慰藉,也是鼓励。

        坚持的人一定会等到属于自己的那朵花开。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