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4月22日 星期三

    呈现出了一幅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和澳大利亚文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发展画卷。

    从澳大利亚性到多元性——文学批评与文学的共生

    王改娣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4月22日   19 版)

        《百年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史》,彭青龙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定价108.00元

        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的《百年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史》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项“优秀”成果。这部跨学科研究学术专著,通过对1901年至今澳大利亚文学批评的析缕分条,科学合理地把澳大利文学批评史分为四个阶段,即起步阶段(1901年-20世纪40年代)、专业化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国际化阶段(20世纪70-80年代)和多元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并“采用宏观论述社会文化语境、中观辨析文学纪事、微观解读批评家思想的研究方法,全面论述了澳大利亚文学理论批评和实用批评所蕴含的社会意识、思想观点和审美标准,探究出了澳大利亚民族化、国际化和多元化文学批评演变轨迹形成的动因”,为读者呈现出了一幅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和澳大利亚文学之间相辅相成的发展画卷。书中首次提出的“非此非彼、非原创性杂交”的文学批评本质,既体现于从澳大利亚性到多元性的国家认同演变过程,也与文学史的发展一脉相承。

        自从18世纪末第一个英国殖民区在澳大利亚建立,直到1901年独立建国,澳大利亚一百多年来深深地依附于英国文化。澳大利亚文学奉行的是英国文学标准,本土作家渴望得到英帝国文坛的认可,但对本土文学缺乏信心。建国之后,随着国家身份的构建和民族自尊心的高涨,澳大利亚作家独立意识增强,开始转向本土主义,本能地与母国文学和文化拉开距离,文学作品也相应地表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特征。专门的澳大利亚文学批评也随着新的文学趋势应时而生,并在对本土文学的批评和反思中迅速成长,最终成为引领和促进澳大利亚文学发展的积极力量。

        从建国前英国的澳大利亚文学到当今开放多元化的澳大利亚文学,文学批评在澳大利亚文学的转变进程中功不可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澳大利亚社会经济发展很快,迅速融入世界潮流,澳大利亚文学和文学批评也呈开放包容之势,从现实主义走向现代主义和多元化。彭青龙教授在《百年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史》中指出,20世纪前半叶,澳大利亚经历了民族主义运动、独立建国和两次世界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对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此时期的澳大利亚文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以“澳大利亚化”为主要表现内容的现实主义作品占据主导地位,崇尚“伙伴情谊”的丛林汉所具有的互助互爱的朴素情感成为文学创作的审美标准。针对于此时期的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彭青龙教授强调,“如同文学创作体现时代风貌和审美志趣一样,澳大利亚文学批评不可避免地受到母国英国文化和国内社会文化语境的影响,并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并表现出两种趋向,一种是对民族主义文学的鼓励,还有一种则转向了英国古典主义,这源于当时澳大利亚文学标准的不确定性。澳大利亚文学虽然体现出民族性,但却带有狭隘的地方主义。同时,英国现代主义对传统文学的颠覆也让保守派难以接受。澳大利亚的部分批评者因此表现出对英国文学经典的眷恋和对古典主义标准和规则的追求。在英国古典文学的标准之下,注重社会功效的澳大利亚初期文学往往偏离了文学审美,这也是为何直到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文学才被纳入大学课程体系。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金迪沃罗巴克”诗歌运动和“愤怒的企鹅”运动先后“失败”,但彭青龙教授在《百年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史》中敏锐地指出“澳大利亚年轻作家和批评家所展现的先验意识和革新精神是值得称颂的。也正是这种意识和精神进一步推动了澳大利亚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繁荣”。由此为契机,澳大利亚文学批评的主体、载体和批评方法转向更专业化,形成了影响至今的澳大利亚文学批评模式。

        澳大利亚文学与文学批评从“澳大利亚性”到“多元性”的发展过程,其实是澳大利亚本土文学与来自母国的英国文学之间的博弈过程,在建国的前半个世纪,澳大利亚文学一直在尽力摆脱英国文学的影响,努力完成本土文学的构建。但有时矫枉过正,在排斥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同时,过于强调保守的地方文学,使澳大利亚文学一度滞留在现实主义的书写中。正如《百年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史》所述,“这种从‘英国的澳大利亚’到‘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再到‘澳大利亚的英国’展现了澳大利亚历史上民族心理和文化身份建构过程中的矛盾与焦虑”,而引导澳大利亚文学走出束缚,以宽容开放的心态学习外国文学,尤其是英国文学的多样性,正是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家的贡献。他们不仅拓宽了澳大利亚本土作家的眼界,而且用专业的批评范式促进了澳大利亚文学由单一的澳大利亚丛林文学走向开放。在兼收并蓄的基础上,澳大利亚文学批评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迅速与世界文学与国际文学批评界接轨,融入90年代之后的理论热和跨学科研究当中,推动了当今澳大利亚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多元化进程。

        《百年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史》全面论述了澳大利亚各个历史时期文学与文学批评相互印证、共生共长的关系,揭示了其文学批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和特质。尽管《百年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史》是国别文学批评的个案研究成果,但从世界文学批评史和后殖民文学批评的角度,它又具有普遍性的借鉴意义,因为它是世界文学发生、发展的活化石,是后殖民文学的典型案例之一,因此,兼具广度和深度、本土性和国际性、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百年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史》既是澳大利亚文学批评研究的重要著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世界文学,尤其是后殖民文学发展的演变历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