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20年02月05日 星期三

    党中央要求2020年宣传思想文化新闻出版工作,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把握大局,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质量的出版工作谋划好,这是出版界的重要责任。

    柳斌杰:2020年,出版业要做些什么?

    柳斌杰(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 《 中华读书报 》( 2020年02月05日   06 版)
    柳斌杰

        过去的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而今年又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整个出版业,跟着国家发展大局在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改变。那么今年的小康决胜之年,出版业要做些什么?

        2019年出版工作亮点

        首先回顾一下2019年的出版工作。2019年是国家文化的一个丰收年,围绕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年初推出了大量的作品;围绕着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围绕全党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也有大批精品读物推出,形成了出版的热潮,总体上营造了喜庆、欢乐、团结、和谐的文化氛围。

        各种样式的文化产品都推出了精品,包括出版物、影视作品、新闻性的作品等,达到了一个高峰。估计2020年国内社交电商商户规模将达2400万户,也是不可想象的。过去,文艺作品总量超不过1万种,但2019年网络小说有2400多万部,进入了100多个国家,数字出版在世界的影响力也非常大。这些作品传播了国家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新时代下国家所处的光辉时代,所以营造了民族文化发展的高峰。

        评价去年的出版,第一是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大量的影视作品,大量的新作品——新媒体作品,大量的新样态、新形式的出版产品生产出来,所以说是一个文化的丰收年。就出版本身来说,也是因为贯彻了党中央的决策,所以坚定了出版业改革发展的信心。2018年底,中央出台了两个出版管理的文件,一是《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二是《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去年一年,文件在出版界得到了贯彻实施,从而实现了发展。

        第二是推出了大量的精品力作。全国的媒体推荐了一批优秀出版物,出版精品力作的比重在上升。没有详细的统计,但是有预测,过去精品力作大概占出版物的5%左右,去年接近10%。在高质量发展的出版思路的指引下,大家都注意打造精品力作,获多种奖项的出版作品数量相当大。

        第三是产业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势态。2019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销售额首次超过了1000亿元,整个出版产业的收入超过了3万亿。

        第四是出版业融合推进不断深入,一批新业态、新形态的出版模式发展起来了。现在除了印刷出版,其他门类的如数字出版、网络平台出版、大数据出版等,业态已经开始形成。

        第五是在国际出版交流、版权贸易方面也取得了更大的成绩。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国际书展,2019年参展国家和地区达95个,所以出版在对外交流、文明互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无论是科学技术方面,还是文艺作品方面,或是理论作品方面,能够影响世界的高端内容还是太少,大而不强。另外机构改革、政策调整,各部门发生了一些变动,一些问题脱节、还不到位,也部分影响了产业的发展。

        2020年出版工作总目标

        2020年是国家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年是攻坚年,也是决胜年。明年纪念建党100周年,实现第一个百年梦想,今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去年召开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外界评价推进中国制度现代化的一次重要会议。过去是推动着别的领域实现现代化,四中全会开始,制度现代化规划一系列实施制度,文化方面也有9项制度,11项机制。接下来,制度建设将会成为今后15年全党的重要工作。

        所以,2020年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这一年不仅要决胜全面小康,实现已经确定的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且从具体工作上来讲,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制定“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年份。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国内外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国际上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加。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一切工作都面临着一些困难。

        所以,中央对今年工作提出三方面的要求,大家应该把握好,在政治上决胜小康,这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宣传部长会议上讲了,思想文化领域的一切工作,围绕决胜小康总任务来展开。今年非常明确,政治上、经济上要坚持稳中求进,而且是以稳字当头,文化上要坚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所以,在新闻出版方面,要为党的这些中心工作奠定思想基础和舆论环境,这是核心工作。

        整个社会要维护安全,大力改善民生,提升人民对小康社会的认同,提升奋斗的信心,这是今年工作的重要方面。出版业与全党大局有关,与全国所有人群有关。跟别的行业不同,出版跟所有人都有关系,男女老少,知识界、一般人民、群众学生,和出版都有关系,所以必须在大局下做好思想文化工作。决胜小康不能落空,必须实现这个目标。现在最难的点是打好三大攻坚战。

        一个是脱贫,脱贫的难度现在越来越大了。扶贫攻坚的难点,特别是因为医疗疾病、先天智力不全而导致的贫困,帮扶是很有难度的。第二个是环境,生态环境,环境政策和现在的生产落后的状况是存在矛盾的。比方养猪,为了保护环境,20公里范围内的水域不能养猪,但是这样又断了地区老百姓的财路。再比如河流保护与采砂、采石建筑之间的矛盾,再比如蓝天保卫战与现有的化工、造纸行业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矛盾中间来寻求最好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所以环境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就业转产、调整结构的问题。第三个是经营秩序,大家看最近的金融行业出问题,为什么?加大了经营的治理力度。所以,党和国家的决策,是站在全局的高度,政治的高度,考虑的是全面的问题,出版界要服务大局,就要充分了解党和国家的决策站位,而不是从一个行业、一个方面去考虑。党中央要求2020年宣传思想文化新闻出版工作,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要把握大局,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质量的出版工作谋划好,这是出版界的重要责任。

        六方面建议

        对出版界来说,结合出版业的实际,做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质量出版服务工作,我给大家提6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加强内容创新,提升出版物的内容质量。内容是出版的生命,也是出版的价值所在,内容也是出版的效应。现在内容仍是出版方面的一个短板,至今四大名著仍然是网上销售的前4名。为什么?几百年没有出现能够替代它们的优秀作品。科学技术著作出不来,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所以内容质量的提升,仍是出版业一个最主要的问题。要围绕传承创新传统优秀文化——这是基础性的资源,围绕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红色文化,围绕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来提高出版内容的质量,拿出一些有世界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出来。同时还要以文明互鉴为原则,吸收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先进的文艺,来打造精品力作。是否能够有时代的经典作品出来,这是出版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第二是加强高质量的全民阅读的服务支撑。回顾全民阅读事业的发展,从开始到今年一共走了14年,逐渐进入了国家的法律。《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组织全民阅读、农家书屋等都列入了法律的保障。《公共图书馆法》修改的时候,我在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中加上了“要为全民阅读服务”,总书记圈点了,说明国家从高层设计中,已经把全民阅读当成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总书记在很多场合提到过,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中华民族的精神才能更加深邃,更加厚重。这样就推动中宣部专门开了会议,对全民阅读工作做了部署,出版业当然要首先担当起推动全民阅读的责任,提供高质量的阅读服务,这是出版的本质,也是出版的出路,为出版业提供一个广阔的市场。

        怎么提供服务?其一是提供阅读的产品,高质量的阅读产品。当然这个产品不一定只是书,也包括所有的出版产品,比如网络,比如阅读空间,都可以对接出版,因为内容生产是最重要的制高点。无论将来出版怎么变,但是内容的创造和生产的本质是不会变的。而出版永远的制高点,就是内容的供应商,只要把握住内容,出版业就永远有生命力。新媒体再发达,但在专业的知识生产领域,是竞争不过出版界的。

        其二是阅读环境的创造。阅读要有氛围,需要出版界去营造很好的阅读环境。我去年走了10多个省,看到阅读空间的建设改造越来越好,最美的书店,最美的阅读空间,最人性化的阅读生活,各个省都在打造。

        其三是发行领域。新华书店领域要主动创造更多的更美的阅读,还要提供阅读的指导,因为现在书多,渠道也多,怎么阅读?这个要引导。《纽约时报》发表了文章,说中国青少年一代智力在下降,因为中国人平均6个半小时都看手机,不读书,中国人的智力越来越会下降,因为他不会思维、不会思考了,只会被动地跟着一些低级的信息在走。出版的问题太重要了,关系到怎么解决中国公民的精神消费问题,这需要引导。

        出版人有优势,联系一大批作家、科学家、艺术家,把这些人用起来,引导全民阅读,打造平台来推动阅读。比如辽宁出版集团签约了一大批全国著名的作家,这些作家可以深入到读者里面,去给他们讲作品,这是出版能做的,能够调动的积极因素。

        其四是阅读平台的建设。出版界最近推动了农家书屋的建设、职工书屋的建设,后来还有新市民书屋的建设,现在全国的各种书屋接近90万个,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阅读,但是还不够,还要建设新的品牌。比方说5G之后,电视是最大的阅读屏幕,如何结合电视、包括新媒体的一些平台来推动阅读,这是出版要做的工作。在公共服务里面,既能找到商机,也能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是加强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新业态、新形态,开创出版的新境界。现在传统出版比较乱,而新业态、新形态又太多了,这一点,出版机构要看到,要加强融合,来开拓出版的市场。让各种业态——现在有5种出版的业态,互相合作,优势互补,并头发展,使整个阅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出版界要考虑如何推动业态形态的新发展。

        第四是加大对出版新技术的变革和使用。印刷、音像、电子、网络、数字、大数据、人工智能,出版业要加快与新的传播技术的融合,交叉创新,带动出版技术的大变革。我最近到了山东梁山,小县城;但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外文著作为什么要到小县城里去印,我去调查了一下。民营企业进口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机,不是美国的高斯,就是德国的海德堡八色印刷机,还有一些其他相配套的装备,而国内很多地方还是4色印刷机。技术不同,质量就不同,拥有技术,就拥有市场。所以说主要的出版企业,也要舍得投资来进行技术改造和装备改造。

        有时我就在想,大的集团、大的企业为什么不更新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当然有些投资你可能决策不了,但要努力地去做这个工作。2004年,我当时也是制定政策规划,提出了数字出版的九大工程,此后陆续实施,到现在还没做完,结果大大的促进了中国的数字出版。重要工程要早重视,早实施,尤其是现在面向智能化时代的时候,一定要早做统筹,也要特别重视出版装备技术升级换代的问题。2030年前后,可能将迎来机器智能的新时代。专家预计,工业社会也就是人工智能的最高点,大概再有10多年也就结束了。机器智能时代会代替当下人工智能时代,将来是机器和人共同工作。

        第五点,参与到国家出版文化的制度建设上来。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文化方面讲了9项制度,12项机制,15年要做的事情,大家要加紧研究。

        第六,加快建立文明互鉴的国际出版交流合作的机制。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把走进“一带一路”世界各国和引进优质出版资源结合起来,进行跨文明的交流、合作、对话、沟通,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球治理体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思想文化前提。奠定人文思想基础的问题,这就要靠出版。外国文化是靠传教士,中国文化的传播就是靠书。自古以来中国文化都是从书上来的,一定要重视出版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

        今年要制定“十四五”出版规划,包括国家整个文化建设规划,希望出版界积极参与“十四五”新闻出版规划的制定工作,争取把一些大项目、大工程列入国家计划。

        所以经济领域很有特点,很早就谋划了许多的项目。我在总署的时候,曾经建议做一个出版的项目库,把全国的项目收集起来,随时报给国家的大规划。出版界要积极参加这些项目,这既是服务于国家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发展出版业的需要。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央已经开始“十四五”规划的调研,整个“十四五”期间,制度建设、文化软实力等方面,今后15年会是一个高峰期,我们出版也要参与进去。

        (本文为柳斌杰在2020北京图书订货会高层论坛上所做的报告,由本报记者陈香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