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最近与几个同事下村,其中一个从小到大都在城市生活的同事小周,没有见过当地的经济作物麦冬,当着很多群众的面对着大片麦冬地说了一句:“哇!多么美丽的草坪啊”。群众听了,放声大笑,有的还嘀咕,又来了一个不识五谷的干部。
无独有偶,今年笔者还遇到过两起类似的事情。一起是,笔者单位的小李下村走访群众,一连走访了几家都没有遇到人。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个村的村民都去赶集了,因为离所在场镇比较远,他们赶集都习惯去旁边镇的场镇。小李没有掌握到群众的这一习惯,才跑了“空趟”。第二起是,笔者单位的小王在端午节来临的时候,买了一些粽子去看望他所帮扶的贫困户。这本来是好心,也值得提倡。但小王的好心却并没有办成好事。原因是,小王是从外省考过来的公务员,对当地风俗并不十分了解。小王所服务的县,端午节主要是吃包子而不是吃粽子。
小周把麦冬地当成草坪,小李选择赶集日下村,小王送粽子而不送包子,说到底,都是对当地民俗不了解所致。发生这样的事情,想来也不奇怪,现在的基层年轻干部一部分来自大城市,参加农业劳动较少,分辨不清各种农作物;一部分年轻干部尽管来自农村,但工作在外地,对工作当地民俗缺乏了解,按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来看待事物、处理问题,不免会制造一些尴尬局面。
闹点笑话、跑点空趟、送错东西事小,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事大,折射出的问题不容忽视。民俗对于年轻干部来说,是必修课而非选修课。民俗这门课程修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为民服务的质量,年轻干部必须下功夫修好,力争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的答卷。首先要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一次次下村入户,了解群众的生活生产方式,掌握一些常用的方言土语、三农基础知识,让自己从“外行”变成“内行”。其次要在实践中应用。学习民俗的目的是为了更多地了解群众的喜怒哀乐,以便在工作中找到最恰当的方式与群众交流沟通、最适宜的方法为群众办事。但是,光学不用,民俗知识是记不住的,只有坚持学用结合,才能入脑入心、终生不忘。最后要在实践中提高。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年轻干部尤需培养自己的爱岗敬业精神,凡事不但要过得去还要过得硬,不但要干得了还要干得好,不但要认真做还要用心做,通过办好一件件小事、一件件实事,让群众看到变化、觉得满意。
四川省绵阳市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