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

    书意过眼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11月13日   09 版)

        疑古,一个读书人,应该有这样质疑的态度,我们对什么东西都要怀疑。在西方学术界,你要批评一个学者,说他这个学问是根据信仰的,就是最狠的骂人话。所以我们不会“信”古。但是疑古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古史辨派的东西……疑古派,很多人说很科学,西方学者说很科学,我觉得一点也不科学。疑古派,他们的前提就是打倒传统文化,就是要打破孔子思想。顾颉刚公开说的,这是他的目的。到三十年代,他和他的老师开始有矛盾。胡适在“五四运动”的时候,也是要打破孔子思想,但是到三十年代,他看到安阳的发掘工作,他说,我过去这个想法恐怕是不对的。在老子之前,中国有比较发达的文化,所以他就开始改变,说过去说的可能有点过分。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两个人就有矛盾。很多人说顾颉刚是非常伟大的历史学家。顾颉刚是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很伟大的历史学家。李学勤是非常伟大的学者。我得承认,李先生的说法,在很多方面,比顾颉刚先生的说法要合理很多。这是按照我们所看到的出土文献,他们过去说有那么多的伪书,这个观点不能维持下去。我们现在知道这些书,也应该是战国时代的。

        ——美国汉学家夏含夷谈中国古史研究中的“疑古”“信古”之争(“澎湃新闻”“上海书评”2019年10月13日)。

        “大历史”看起来很新,但其实是个老项目了。基于证据做科学研究,这是启蒙时代人们在做的事情。艾萨克·牛顿在基督教世界成长,深受基督教起源故事的影响,这影响也体现在他的科学上。不过当时的科学不够发达。很多18、19世纪类似“大历史”的尝试不够成功,但这种野心还在。我们生活的时代不同于牛顿和孔子的时代,是真正全球化的时代。我们可以基于传统宗教、具体的地方文化,为21世纪创造一种普世的起源故事。不过现代创始神话中没有上帝,但有时间、空间、重力……也正是在全球化时代,我们才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彼此联结。或许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能够跳出本地局限,与全世界的人分享自己本土文化中的起源故事。不同起源故事相遇时会发生什么?他们有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方式,而起源故事会演化,或者会抗拒改变。其实赫拉利的简史写作(《人类简史》),包括我们大历史写作,都是满足了今天大家心底对于普世史的渴望。

        ——“大历史”思潮的领军人物、国际大历史协会主席、《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等书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谈何以会有“大历史”(《新京报》“书评周刊”2019年11月19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