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11月06日 星期三

    科普图书错误,不能太“离谱”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11月06日   08 版)

        不久前,北京农学院硕士研究生雷广元无意间翻看朋友的《我们爱科学》杂志,2019年6月(下)那一期中,几页关于蜗牛的知识引起了他的兴趣。受所学专业影响,雷广元有个相对小众的爱好,特别喜欢蜗牛、贝壳,在这方面也研究颇深。而这随手一翻他就发现,介绍珍稀品种糖果蜗牛的内容出现了错误。(10月31日《北京晚报》)

        科普图书存在的错误,当然不止雷广元无意间发现的这些,网络上人们晒出的科普书“低级错误”,比如“知识”打成“只是”,比如“重龙”当作“雷龙”,不仅比比皆是,还错到了离谱的程度,让人十分痛心。

        究其科普图书出现错误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创作者引用了错误的数据,讲了错误的观点;有汇编的图书,可能因编写者缺乏相关素养,不同信息之间的匹配性没有掌握好;有排版过程中发生纰漏等。图书出版前,要由出版社做最终的质量审查,而且对科学性的审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旦在质量审查这个环节还“没看出来”,最终不出错就太不“正常”了。

        术业有专攻。杜绝和减少科普图书出现错误,除了要规范报送流程,科学家做“元科普”显然尤为重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设有一项“优秀科普作品奖”,是国内科普创作领域的最高专业奖。该奖项对图书类的评选,征集渠道之一是由省一级科普作家协会、全国的出版社来推荐作品。报送到协会后,由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进行分组评审,经初审、终审、终评会等环节来确定获奖作品。其中科学性是最重要的,还有排版质量,内容是否有趣好看等多种考量。

        事实上,茅以升、贾祖璋、高士其等老一辈科学家,都曾写过科普文章。我国天文学家、著名科普作家卞毓麟老先生,不仅出版了数百万字的科普作品,在早年间就曾表示,在整个科学传播中,科学家乃是无可替代的“发球员”。

        伴随持续性的教学内容调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占据着愈发重要的比例。此时,要让图文并茂、新奇好看的科普图书捕获少儿“芳心”,让孩子在趣味中汲取知识养分,强化出版流程监管,避免剪刀加浆糊,在新媒体传播节奏中快中求稳,保证“一手材料”权威准确,等等这些,显然都应该得到解决落实。

        贵州省兴义市贺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