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覆盖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军旅文学发展的全程和全貌。

    在超越中建构军旅文学史

    傅逸尘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10月30日   20 版)

        《中国军旅文学史——1949-2019》,朱向前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

        从1980年代初至今,近四十年来,朱向前先生对军旅文学执著守望、持续发声、有力建构,在中国当代军旅文学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留下了真知灼见,不仅让理论批评界瞩目,而且深刻地影响了军旅文学创作实践。

        除了大量富有个性的批评文章,朱向前先生还倾力于军旅文学史研究,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他先后主编了《中国军旅文学五十年》《新世纪军旅文学十年概观》这两部极有分量的文学史著作,填补了中国当代军旅文学史研究的空白。而新近出版的《中国军旅文学史——1949-2019》,更是覆盖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军旅文学发展的全程和全貌,这本800多页、80多万字的大部头著作既是朱向前先生个人理论批评的集大成之作,亦是对军旅文学史研究既有成果的超越。

        由此,我产生了这样一种感慨:如果缺少了朱向前先生那敏锐的文学目光和那些锐利的理论批评文字,军旅文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它的辉煌是否要大打折扣?联系21世纪初年军旅文学批评的现状,这种感慨便更加深切。军旅文学作为一个中国特色浓郁且独立自足的题材领域,其单一的意识形态规定性、相对封闭的文学生态环境和较强的政治导向性,都决定了军旅文学注定得不到西方文学理论背景深厚的学院派批评家的垂青。与此相对应的,军旅文学批评自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短暂的辉煌之后,进入90年代以来便风光不再,其在理论批评界的地位已经陷入窘困之态。批评家队伍的青黄不接,理论研究阵地的迅速萎缩,使得本就式微的军旅文学批评和研究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严重缺席与失语。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无人问津,新人新作得不到推介,缺陷和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批评,军旅文学批评和研究不仅在理论批评界丧失了曾有的辉煌,甚至已然被文学批评界所遗忘。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朱向前等几位批评家苦苦支撑,我甚至怀疑军旅文学批评与研究是否还存在。

        无独有偶,进入21世纪,在几部出自国内知名高校,由权威学者编著的当代文学史教材中,“军旅文学”作为一个专题或曰特定的概念范畴已经不复存在了,传统意义上的军旅文学作家、作品被打散而融化到当代文学的各个思潮当中。诚然,个别学者学术思路的嬗变尚不足以从根本上取消军旅文学的存在意义,但是军旅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其存在的合法性和内在系统性、科学性都遭遇了危机却是不争之事实。文学史著作要对作家、作品有一个公正客观的历史评价和定位,同时文学史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经典化,它要传世,要影响到我们的文学教育,要影响到后学者的文学品味、文学思想、文学观念。因此,朱向前先生主编的《中国军旅文学50年》《新世纪军旅文学十年概观》接续出版,这对于虚弱异常且处于焦虑之中的军旅文学批评与研究而言便颇有了几分横空出世的架势和力挽狂澜于即倒的悲壮;不仅及时地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更为中国当代军旅文学研究树立起了一座堪称标高的里程碑;这是朱向前的光荣,更是中国当代军旅文学的幸事。

        《中国军旅文学史——1949-2019》在此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有深化和拓展,意义颇深、分量极重。

        这是一部兼顾了文学史与文学理论的著作,体现出主编朱向前在“史”与“论”这两个层面上的扎实功力。事实上,就学术角度而言,文学史与文学理论本是两个相距甚远的概念,一本专著是很难真正做到两全的。然而这恰恰是这本专著的一个特色。70年来,军旅文学研究无论是在文学史的书写还是在文学理论的建构方面都十分薄弱。朱向前在21世纪之初主编的《中国军旅文学50年》可以说为当代军旅文学史研究搭就了一个框架和平台,建构成型一套符合军旅文学自身属性与本质要求的独特而有效的理论语码,使得当代军旅文学史研究与当代中国文学史研究得以接轨。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军旅文学史——1949-2019》既是一部文学史,同时也是朱向前近40年来,个人军旅文学批评、理论研究集大成的成果展示。这部专著可以说是打上了朱向前先生鲜明的个人风格的烙印,他本人的批评特点在这部书中得到了非常具体和生动的体现。那就是他敢于命名、擅于命名;敢于判断、擅于判断;敢于预言,擅于预言;敢于超越,擅于超越。他的每一次预言,我们回过头来看,都得到了事实的验证。这种个性化的批评风格、这样一种个人化的艺术直觉,在这样一部文学史著作中还能保留清晰的印记,可以说是非常困难,也非常难得,在同类著作中是绝无仅有的。

        军旅文学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镇,军旅文学之所以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靠一代一代的著名军旅作家,著名的军旅文学批评家的创作和批评实践争取而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朱向前先生通过这样一部重量级的文学史专著向所有关心军队、关心军旅文学的读者证明,军旅文学有如此光荣与辉煌的历史,这段历史还将伴随着人民军队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继续延伸下去,这一点非常重要。这部专著给转型重塑时期的军旅文学打了一针强心针,给军旅文学研究与批评打了强心针。

        朱向前的文学批评生涯已近四十年之久,可以说是贯穿了新时期及新世纪文学。进入21世纪,他在关注当代文坛的同时,潜心于中国军旅文学史的研究及毛泽东诗词研究。前者描摹了中国当代军旅文学雄伟壮丽的景观;后者则斜逸旁出,以他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宏阔的文化视野和自觉的文化意识建构起一种“文化整体观”的视角,对毛泽东诗词进行独树一帜的解读,在学界几乎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近年来,他更倾心于发现和培养青年军旅批评家,并为构建一支以70后为主体的军旅批评生力军而殚精竭虑,其成果已经在接续出版的三部军旅文学史著作中得到印证和展示。

        在《中国军旅文学史——1949-2019》中,朱向前先生和他带领的团队在最广阔的范围内尽可能全面地搜集、整理出军旅文学方方面面的历史资料,并专门制作了年谱。如此详实的史料梳理,殊为难得,具有重要的价值。概而言之,该书从军旅文学的思潮嬗变着眼,从每一个作家作品的细节入手,从被中国当代文学史遗忘、忽略的角落里起航,在一片空白与荒芜中重现中国当代军旅文学最为雄伟壮丽的景观。70年的军旅文学在朱向前先生持续不断的自我超越和宏阔的历史吞吐中,呈现出了非凡的学术气象。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