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9月18日 星期三

    李瑾是一个标准的自然诗人,他的绝大多数诗歌都是关于自然的吟诵。

    在日常中发现诗意之美

    安歌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9月18日   11 版)
    《黄昏,闭上了眼》,李瑾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9月第一版,49.00元

        新诗百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迎来了一轮轮对诗歌这门“最高文学成就”“语言的最高成就”的检视与反思,究竟“什么是诗歌”“诗歌为什么”成为当下文坛关注的焦点。但不管怎么探讨,诗歌对大众而言,“替中国文化保持了圣洁的思想”(林语堂语);对个人而言,“永远是个人对自我的追问、对世界的观察”(谢有顺语)。所谓“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诗歌作为对生活的一种诗意表现和书写,是探索人生的价值一种利器、观照社会的一面镜子。《黄昏,闭上了眼》是诗人李瑾面对当下、立足生活、扎根日常精心创作的作品,这部诗集的出版,进一步表明通过语言建立起来的精神世界,是我们抒发生命感悟、生活感怀和人生感受的诗意栖居之所。

     

        李瑾的诗歌创作,一直具有一种富于人文气息和个性特征的“新意识”。这种“新意识”表现为,将一些看似平常的事物赋予诗学意义,通过日常之“物”进行对自我和世界的省思,进而建立起“自古典要诗艺、自日常要诗意”的诗学典范。林语堂曾说:“中国人特性的写作天才,长于约言、暗示、联想、凝练和专注。”李瑾在诗歌实践中,非常注重从眼下和琐细处发现和提炼朴素之美,从而显现出一种爱好生活和享受生命的艺术家风度。李瑾作品的“朴素之美”包涵三个维度。

     

        一是时代的。我们都知道,诗歌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也就是说,诗歌是人类思维与社会现实融合而生的最直接的精神产物。能否贯彻“诗歌是生活的表现”这一命题,不仅是现实主义所倡导的准则和方向,也是一个诗人“写什么”“怎么写”的创作态度问题。通过诗歌参与和介入现实,直面时代,是李瑾的一大特色。他笔下所历经由生命内核的隐秘部分,经由诗人个体的精神承担,实现了与社会和时代有效沟通、持续同步。而诗人也由于关注人类的生存和精神的成长,在时代这个宏大的系统中“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坐标。

     

        二是生活的。从本源意义上说,生活是诗歌的唯一源泉。不过,尽管个人无时无刻不处于宏伟的历史潮流之中,但正在进行着的生活才是人最直接、最根本的“环境”,“日日新”的山河之美、自然之魅包括锅碗瓢盆都给诗人带来新的灵感和冲击,激发新的想象和理想,催生新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价值。在李瑾的诗歌中,全球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些典范性的生活之变和在“我”之外却又与个人息息相关的青山绿水、安居乐业都是描摹和抒发的对象,《购物城记事》《街边一景》《西山一日》《画师》等作品都带有浓烈的生活体温,散发着潮湿的“泥土”的气息。李瑾被称为地铁诗人,他的作品都是利用上下班乘坐地铁的时间完成的,这样的“在场性”“即兴式”写作具有鲜明的动感,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他自己所说的“在地铁中体验世界的不安,在地下观照地上的飘浮”的价值追求。由是,诗歌在李瑾内心深处和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或日用气质,从而让诗歌真正具有了一种“接地气”的精神品格。

     

        三是自然的。如果说中国诗歌和西方诗歌有共通的地方,一言以蔽之就是“自然主义传统”。在一篇文章中,李瑾曾说,当代诗人心目中的自然某种意义上区别于陶渊明式的寄情自然,即仅仅将自然和“情感性”书写等同起来,而是更倾向于一种“思想性”书写,自然不是诗人咏叹的对象和目的,而是通过它将个人的思考引向宇宙层面,进而创造出自身的时空世界:自然退居第三位,个人位居第二位,而生命、时间和命运则成为主体和主题。他是这么说的,在具体实践中也是这么做的。李瑾是一个标准的自然诗人,他的绝大多数诗歌都是关于自然的吟诵并最终落实到对生命的诘问上,比如名篇《致母书》:“炊烟安静,几棵树扶住了微风,院子里/光影脆弱,却能让落日回头/人间那么老/我怎么舍得伤心。站在房檐下,绿色的/星辰湿淋淋的,它比河流匆忙,更懂得/一个人的暮色能够留住多少归鸟/……米饭来了/蔬菜来了,白发也来了/但我宁愿躲进生活中尝一尝挨饿的滋味/母亲面前,我拒绝和她身上的时间和解。”诗中,自然的、环境的诸事诸物和对母亲的爱结合在了一起,自然让个人与世界建立起了“亲缘关系”,基于此,生命、身心与自然实现了同质性统一。

     

        总结而言,李瑾“自古典要诗艺、自日常要诗意”的典范性在于,他一方面将现代诗与各种文学体裁结合起来,创造了戏剧体、日记体、书信体、年谱体、回忆录体等样式,拓展了现代诗叙事和抒情的空间,另一方面借鉴经史子集、古典小说和散文等经典和名篇,将古典资源整合成为新诗的内在元素和外在修辞。需要注意的是,李瑾创作中的“古典”“日常”都是一种母体,他真正表达的是时代、当下及其在内心深处留下的深刻烙印。尤要指出的是,李瑾作为一个抒情主义者,拒绝用晦涩的词句、玄奥的意象,他在营造意境,以情动人的同时,惯于锤炼“问题意识”,展开“生命之问”。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