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9月11日 星期三

    印第安文学与文化身份的困境与突围

    路遥 焦旸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9月11日   18 版)
    《抵制、存活与文化身份的商讨: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生安锋、翟月、孙文千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2月出版;定价45.00元

        作为少数族话语的美国原住民文学叙事研究。

     

        近日,有幸拜读了生安锋、翟月、孙文千合著的《抵制、存活与文化身份的商讨: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读罢合起书页,脑海中飞快地勾勒出一幅荒蛮而又生机勃勃的美洲大陆风景图,闪现出莫马迪、维兹诺、厄德里克、西尔科、阿莱克西等人笔下诸位个性鲜明而又充满矛盾的人物形象,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想要立刻翻阅《日诞之地》《熊心》《爱药》《沙丘花园》《飞逸》等等经典的作品,亲自探寻一番美国印第安文学之独特魅力。

     

        生安锋教授及其弟子合著的这部学术论著,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作为少数族话语的美国原住民文学叙事:一种后殖民主义视角”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学术界对于美国印第安文学的研究才刚刚步入正轨、亟待加强的阶段,这样一本视野开阔、史料翔实的理论著作,无疑会对当下美国印第安文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独特的贡献作用。

     

        作为一名从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归来的学者,生安锋教授长期从事后殖民主义理论以及族裔文学的研究,并将自身不懈探索的学术结晶汇聚于此,不仅对已经出版的国内外各类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的相关资料进行了综合性的参考和继承,而且对每一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进行了深入地把控和探究,使得这本书成为一本结构工整、内容丰富的学术论著。本书包括绪论在内共设有九章,涵盖了从古至今的印第安文学发展脉络,第二章至第八章从16世纪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的原始印第安口头文学谈起,回顾了19世纪到20世纪被殖民者摧残并艰难转型的印第安文学、20世纪中叶后印第安文学的“文艺复兴”以及当代多元混杂后的印第安文学,并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一一分析;第九章则从共同体概念与世界主义理想的角度对印第安文学的未来发展进行关照;最后作出了结论与展望。其中,生安锋教授搭建起提纲挈领式的骨架,他的两位研究生翟月和孙文千负责填补血肉,使得这部学术论著成为一个环环相扣、有血有肉的严密整体。

     

        虽只是一本25万余字的“小”书,但其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具开山之心,着实提起了我对印第安文学的兴趣,功用体现了其为“大”书。不仅在文学层面,作为学术论著,这本书在理论以及文化层面也有颇深的造诣。

     

        印第安的文学与文化源远流长,原始的印第安口头文学包含了典仪、曲词、传说、辩辞、传记、战歌等多种形式,内容上更是涉及了宗教、神话、部落历史、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是古老的印第安文明甚至整个人类文明的瑰宝。但在白人对美洲大陆的殖民统治之后,印第安文化长期遭受白人主流文化的压制与同化,印第安文学也更多地表述出印第安人身份的丧失、文化被摧残的困境。怎么突破这一困境?怎么在这种困境下杀出重围?通过本书,我们可以发现从印第安文艺复兴的标志性作家莫马迪开始,一代又一代的印第安裔作家做出了宝贵而有益的尝试,不论是从传统的宗教信仰、远古神话中汲取能量,还是坚持在多元杂糅的社会背景中进行自我界定,每一位印第安裔的作家都以笔为剑,以取得个体乃至整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为己任,在抵制中顽强存活,试图从白人殖民者所设下文化桎梏中突围,找到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身份定位。阅读这部有关印第安文学研究的著作不仅可以破除偏见,使普通读者更加了解印第安的文学与文化;并且为美国印第安文学的专业性研究添砖加瓦、奠定坚实的基础;更能为尊重异己文化的多样性,共筑世界文明的巴别塔,构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提供新的视野与思路。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