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温度攀升到36度再也下不来的时候,上海书展就近了。
在上海,书展可能是席卷最多老百姓的节日。戏剧节,高端了点。电影节,一票难求。书展,没有门槛,所有活动都是免费。因此,书展,只有书展,保留着全民性。十五年来,我们在书展队伍里看到无数的齐齐整整一家人,奶奶吆喝着孙子不要乱跑,一边数落看手机的儿子儿媳妇,“也不管管也不管管,只晓得白相手机!”但是,气氛是甜蜜的,奶奶转身已经在跟后面一家三口普及书展攻略:等歇先去小人书摊头,坐足十分钟可以把书带走。
一听就知道奶奶已经是书展老克勒,她在家庭中的文化位置已经退居三线,但是,待会她熟门熟路地把全家领到童书摊位领到儿童馆的时候,奶奶会回到她的巅峰状态。就像这个和奶奶一样年纪的上海展览中心,每年八月,回到她的巅峰。全国出版社的彩旗在外面飘扬,满头大汗的保安在所有的入口叫着“没有车位”,全国各地的书迷大包小包进出,每个人脸上写着:我是读书人。
书展,就是我们时代最后的乌托邦。前现代的家庭形式在这里找到它最宽敞的位置,中年读者在这里重温读书热时候的激情,那些年我们隔着橱窗看《浮士德》看《忏悔录》,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其实在谈论普希金,我们谈论远方的时候其实在说包法利夫人,今年,新版的网格本会重新回到岁月的中央大厅,我们也终将有机会补齐青春时代没有买到的那本《坎特伯雷故事集》。因此,上海书展绝不是一个书的集市,它是这个城市一年又一年向伟大发起的总攻。年轻的大学生奔波在书展里做义工,你问他《历炼精魂》这本书在哪里,他们可能会有点茫然,不过,你把信息补全,作者张炼红,上海书店出版社,他们就会特别热情地告诉你,上一层楼,看到红彤彤的世纪出版集团了吗,你一定能在那里找到你要的书。
这是书展的意义。芸芸众生,铁鞋踏遍,然后,在一个特别安静的角落,你看到《勃朗特姐妹:权力的神话》就在那里,看到“精神译丛”又添了新书《论再生产》,你会觉得,一整天没喝上一口水,都是值得的。这是你和最好的自己相遇,你发现,本质上,你爱生活,你爱读书。
这是上海书展,这是我们在这个城市最炎热的时刻,选择留守的最大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