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7月24日 星期三

    一部敦煌《白鹿原》重述河西走廊千年精神秘史

    陆志宙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7月24日   14 版)

        陆志宙:译林出版社原创文学出版中心主任,副编审。曾主持编辑出版卡尔维诺、格拉斯以及余华、迟子建、叶兆言等作家作品系列。

        推荐图书:《敦煌本纪》  

        《敦煌本纪》是首部以小说笔法为敦煌立传的长篇巨制,以三大家族跨越半世纪的命运沉浮,来讲述河西走廊的来路与归途、前世与今生。河西走廊诞生这部《敦煌本纪》,其意义正如关中平原的《白鹿原》。

        作为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得主,作者叶舟一直将敦煌视为他文学创作的母题,是其文字安身立命的疆土。从19岁写下第一首关于敦煌的小诗开始,这些年来,他已经陆续写出了《大敦煌》《敦煌诗经》《蓝色的敦煌》《敦煌卷轴》《敦煌短歌》等篇章。《敦煌本纪》是叶舟首部长篇小说,他用109万言的皇皇巨著来挖掘一座动荡年代鲜为人知的敦煌,“描写敦煌的优秀作品太多了,但我还想另辟蹊径,去探究敦煌土地上的父老百姓是如何生息的,她的来路与归途,她的今生与前世,这才是我需要用作品来解决的。幸运的是,上天助我,如今我兑现了当初的诺言,又一次将自己的心血之作奉献给了圣地敦煌。”

        清末,时局动荡,大厦将倾。古老的河西四郡深处边陲,少人问津,成了一大片“锈带”。索、沈、胡三大家族,祖孙三代,半个世纪的生死传奇里,隐匿着河西走廊尘封千年的精神秘史。作品以敦煌沙州城为俗世支点,莫高窟为信仰高地,描绘了西部百姓于跌宕曲折中寻路、开路、拓路的现实遭际与心路历程,用文字复活了雄浑昂然的西部精神。

        叶舟在他构建的沙州城和城外二十三坊里,安顿下了身世各异的苍生赤子,让他们活命于一幕幕湍急而颠沛的光阴中,去看尽人世上的悲欢炎凉。他还刻画了一座鲜为人知的莫高窟,包括藏经洞和大量的卷子,也包括王道士与斯坦因。以及一群匡危扶倾的滚烫少年,在山河板荡的年代一路走向了悲剧性的终局。

        小说宏阔还原时空全景:如椽巨笔再现古老通路上的山川形胜、梵音佛窟、江湖庙堂、市井风俗,以及渺远的传说与奇迹、锦绣和废墟。塑造上百人物群像:从秦汉走向现代,那片土地上光耀史册的英雄和寂寂无名的人们,成为书中活色生香的芸芸众生。

        《敦煌本纪》不仅仅是一部百万字的故事,它的终极命题直指西部精神、历史命运与民族性格。书中浓墨重彩描写的,是一群精良纯明的少年,他们是古老敦煌土地上的新生力量,走南闯北,结社邑义,犹如刚刚打制出来的刀子,在历经淬火和风霜之后,誓要在沉疴累累的河西“锈带”上拓出一条生路。他们就像我们民族的少年时代秦汉,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就是刘彻、班超、卫青、霍去病……叶舟笔下少年的命运,就是河西走廊的命运。焰火喷涌的秦汉之后,是燃情的大唐,是臃肿的明清,那么相对应地,少年将何去何从,河西走廊将走向何方?

        这部作品是拒绝预设的,人物饱满,情节的走向一次次出人意料,它是那么不可定义。其中反思之深刻,参悟之痛彻,唯有读过方能领会。沧海横流,英雄辈出,在一个动荡的大时代面前如何跃马前行,为未来之中国保有一份深沉的激情与勇敢,这是叶舟在《敦煌本纪》里的思索,为敦煌立传,为河西走廊造册,为今日中国开窟立像,是叶舟在《敦煌本纪》里希冀承担的文学使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