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纸 |
杂 志 |
分类力荐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5月15日
09
版)
【历史】 这是一本“大历史”作品。“大历史”学派创始人、国际大历史协会创会主席大卫·克里斯蒂安融通各个学科的知识,讲述宇宙大爆炸至今的138亿年的历史。本书聚焦于若干重要事物的“起源”,提炼出万物大历史的8个节点:宇宙开端、恒星诞生、恒星死亡生成新元素、太阳系形成、生命出现、智人问世、迈入农耕时代、人类世来临。在学校里,科学和历史是分开教授的;而本书贯通科学(物理学、宇宙学、生物学等等)和历史进行讲述。当历史覆盖如此长的时段,将使我们看待万物及自身的眼光都发生巨变:重要的东西不再重要,原来被忽视的事物将抓住我们的思绪。相比作者前作《时间地图》,本书篇幅相对短小,叙述更为明晰,欲了解“大历史”为何物的读者由此进入再好不过了。 |
【长篇小说】 两个家族、三代人、长达大半世纪历经中国社会时代变迁,他们的命运随时代洪流而行,也不乏父辈的干预和个性化选择,在不同年代有着宿命般的暗合,亦有莫大的差异……已有十年未推出长篇小说的作家池莉在这部长篇新作中一方面延续了自己对于市井人情、饮食男女的细腻描摹以及对于武汉这座城市带有地域色彩的书写,另一方面,新作从时间跨度到人物设置再到叙事方式等方面皆有不同以往之处,算是某种程度上颇有勇气的探索。值得一提的是,书中三代人出生成长在不同年代,在作者的精心塑造下,他们的言行与处事无不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而个体命运与时代激荡下诸多社会事件的交织则为这部作品平添几分家长里短之外更具格局的现实主义色彩。 |
【历史研究】 近年来醉心于明清历史研究且每每另辟蹊径、新意迭出的评论家、学者李洁非在这部关于太平天国的新作中将这一历史事件放在鸦片战争的大背景下加以观照,力求抱持客观视角,不预设立场,尽可能避免代入倾向。全书的写作建立在作者目力所及的国内外事关太平天国研究的众多成果上,对大量当时的上谕、奏折、情报及随后的多部回忆录、亲历记等资料文献进行充分梳理,秉持“历史应如镜,勿使惹尘埃”的原则,分为“本末”“场景”“观念和制度”“困局演进”“余音遗绪”“人物榷论”六卷,全景式、多层次地接近历史本原、透视太平天国的兴衰,进而揭示太平天国对中国历史“千年变局”特别是对近代中国诸多承前启后的影响。 |
【博物学】 近年来,博物学在学术、社会、出版等层面都颇为兴盛,令人欣喜。不过,何为博物学?为什么要提倡博物学?博物学对今天的我们有何意义?对这些问题,人们大多还不甚了了。作为当代博物学的重要倡导者和推动者,刘华杰教授不但作了许多具体的(一阶的)博物学工作,而且重视对博物学进行理论、史学等层面的(二阶的)研究。他主编的这本书汇集20位学者的力量,较为系统地梳理西方博物学文化的发展脉络,重点在于对西方历史上若干有典型意义的博物学家——包括塞奥弗拉斯特、约翰·雷、林奈、伍德、利奥波德、卡森等——的研究,以此串起了一部博物学文化史,其中很多研究均属填补空白。同时,书中对博物学与科学的关系、博物学与生态文明的关系等问题也有深入思考,颇多新颖见解。 |
【儿童文学】 大雨过后,男孩田犇家出现了一串神秘脚印,奇异的事情接踵而来。阳台长满青草,卧室里芦笙长成竹林,桌上的骨雕黄牛居然活了过来……原来,骨雕黄牛的复活,是为了解救云岭中被野草束缚的土地,其中,蕴含着单向流动后,大批“空心村”出现,乡土文化凋零,而附着于乡土文明之上的耕种方式消逝这一现实;脚板丘降落在小学,蕴含着城市人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束缚中,孩子对自然和土地的渴望和呼唤这一现实和理想;其中,也投射了作家对理想的教育状态的表达。《犇向绿心》探索着童话的文体突破和发展可能,巧妙地融合了童话和儿童小说写作的特征,童话的想象隐喻与现实的生活逻辑无缝贴合,以扎实的生活细节,赋予童话以宽广的生活视野与丰厚的经验参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