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古书写题跋,可以同完全程式化的书录、提要不尽相同,这里除了“条其篇目,撮其指意”(《汉书·艺文志》)以外,除了考辨记录其作者、真伪、版本、流传、序跋、行款等等以外,还可以再随宜地加进一些与该古籍相关的其他内容,如得书经过、有关掌故、同类著作以及由此而生的议论、抒情之类。清代大藏书家黄丕烈的题跋,有一些就写得近于随笔;当代大藏书家黄裳更以其丰富多彩的古书题跋驰誉文坛,赢得大量“黄迷”。生活年代介乎二黄之间的著名藏书家莫伯骥(字天一,1878-1958)的《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内容亦复不拘一格,其中涉及经史子集古籍四百余部,围绕各书无所不谈,与时俱进,滔滔不绝,其自注中亦多有高论,读起来很有兴味。时人比之为陈垣、余嘉锡,是有道理的。
莫先生的这一批跋文1947、1948年间曾印行过一次,数量无多,不易入手。最近的一件盛事是中华书局推出了著名学者曾贻芬先生点校整理的《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上下册),为“书目题跋丛书”之一。笔者幽居多暇,因得以纵意渔猎,选读之际,每有会意即欣然忘食,颇获五柳先生陶渊明式的快乐。
莫伯骥谈古书版本很有眼光。例如关于史部(一)的《大金国志》,即博引中外学者的意见,充分肯定此书“正多可取”(上册,第179页)。又如集部(六)著录的《玉台新咏》一书,版本系统虽然不算很复杂,而演变的真相却始终不十分清楚,至今仍然未能得出一致的结论。莫氏跋文相当详细地介绍他所见过的此书诸本,颇有助于人们深入思考这一难题。他珍藏的一部是季沧苇旧藏之明崇祯癸酉(1633)赵氏仿宋刻本——这个寒山赵均刻本长期以来最为流行,近人或以为是最佳之本——莫伯骥就此本加按语道:
前清纪氏容舒《玉台新咏考异序》云:“六朝总集存于今者《文选》及《玉台新咏》耳,《文选》盛行,而《玉台新咏》则在若隐若显间,其不亡者幸也。自明以来无善本,赵灵均之所刻,冯默菴之所校,悉以嘉定宋刻为鼻祖,然观所载陈玉父跋,又称得石氏录本,补亡校脱,然则窜乱旧本,亦未必不始于此时。陈氏兹刻,盖亦功过参半矣。”……可知此本虽明繙,然前人所谓宋刻已无从寻访,则嫡子为大宗,比於若敖之胤,优孟衣冠,为尤可贵矣(下册,第759-760页)
如此,则寒山赵氏刊本的可贵之处和问题所在,都说得比较明白了,莫伯骥在跋文中又说:
近岁敦煌发见《玉台新咏》残卷,起张华《情诗》第五篇,迄《王明君辞》,存五十一行,前后尚有残字七行,诸诗皆在《玉台新咏》卷二之末,近人尝以今本与之对勘,异同甚多,亦可与此本互校,故录之……(下册,第761页)
按敦煌本《玉台新咏》残卷曾由罗振玉收入《鸣沙石室古籍丛残》,罗氏的跋语指出“旧例赖此本存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莫氏以敦煌石室所藏写本校明繙宋本,注意利用新发现的文本来从事研究,正所谓“预流”,水平大大高于一般的仅以收藏为重的藏书家。
《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固然主要讲文献,而亦重视义理,例如关于子部(一)的王充《论衡》,跋文写道:
宋陈骙《文则》谓王氏《问孔》篇中於《论语》多指摘,未免桀犬吠尧之罪。又有人谓《论衡》中如《问孔》《刺孟》二篇,奋其笔端与圣贤相轧,论辩新颖,务求繁辞尽意,佥谓王氏不当如是。伯骥按:后来如金李纯甫、明李卓吾著书,每与孔孟为难,当导源于此。言论解放,不为古今人束缚,表现怀疑派哲学精神,王氏实开其端。盖吾国人奉前言为偶像,界域心思,封蔀灵府,遂成为一尊之学术,倘能如印度之龙树提婆,多所辨论,当日益昌明,其时彼中学派近百种,诘难既多,劣者败退,优者长存,而哲理因之演进,固实例也。……大凡真好读古书者,鲜有不嗜新学新理者也,而御世宰物者不导之研精新学新理,而别以一物焉,衡其虑困,其心如此,则其心不杂,心不杂则皆为我用矣。(上册,第276-277页)
莫伯骥既是成功的商人(所获之利几乎全用来购求古籍)和古籍收藏家,也是一位渊博的学者。他的思想毫不迂腐僵化,书中多有诸如此类的高见卓识,是很值得钦佩的。
整理本《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校订精细不苟,印刷装帧也很好,如果说还有什么可以改进之处的话,那恐怕就是书前的目录一味仍其旧贯,而无改进。为读者的方便起见,其实可以新编一个细目列于全书之首,以取代原先过于从简的目录。似可采用下列格式——
经部一
通志堂经解
两苏经解
周易兼义 略例 音义
周易程传
周易传义
周易本义
周易玩辞
诚斋先生易传
易源奥义 周易原旨
读书丛说
各书之下,列出页码。如此安排,则读者欲查某部某书只要一看目录便可以迅即检出。像《五十万卷楼群书跋文》这样的大著,一般来说通读的人比较少,而选读、查阅的人相当多,有此细目比较方便。当然,为读者提供检索的方便,本书整理者已经考虑到了,书末的“四角号码书名索隐”即为此而制;如果再把前面的目录做得细致一些,则可以从另一侧面提供更为直观的方便。佛家讲究大开方便之门,目录与索引,一前一后,双管齐下,正所以求其“大”也。整个“书目题跋丛书”都不妨采用这样的办法,不知整理者出版者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