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读罢单瑛琪的《学校里有棵树》时,我被深深地感动了,除了高妙的悬念设置让我惊叹外,还有就是作家于其中所隐含的母题意蕴,即童心、母爱和自然,这似乎是对冰心“爱的哲学”的一种类似再现。
童心:破解儿童身体语言的密码
这部作品中的儿童年龄设定在了初中生,此时的儿童已不再是纯粹的感性思维,而是夹杂了一定理性思维的但仍不成熟的儿童思维,也是儿童最丰富、最不可捉摸的思维阶段,作家精准地透析了童心,用幽默和游戏精神将童心破解开来。
单瑛琪对童心的幽默呈现往往体现在她的语言运用上,成人对人、事、物的描摹与童心观照相比总会差强人意,而单瑛琪却做得非常完美。比如汪奕蒙见到小男孩楚萧萧时是这样评价的:“胖嘟嘟的脸,跟面包似的;耳朵又厚又圆,跟饺子似的;手上面满是小坑窝,跟包子似的。”这是多么生动的比喻啊,在成人眼中充其量只是“可爱”两个字,可在孩子的童心观察下却变得如此有趣,仿佛楚萧萧已变得“秀色可餐”,看到这里谁又能不会心一笑呢。单瑛琪的幽默并不刻意,也不张扬,而是符合童心特质的,是用童心观照儿童生活后的一种自然流露。同时,单瑛琪对童心的呈现还表现在游戏精神上。作品中的游戏是时常出现的,比如盖乐中因为白胖细滑的脸深受同学们喜爱,因此发行了“盖氏脸币”,同学们谁想摸他的脸就要支付“脸币”,这看似是对成人世界的一种模仿游戏,但在孩子们中间流通的“脸币”却只能是童心专属,也只有孩子能想得到、做得出。再如李森森在班级里掀起的解鞋带风潮、寻找老秦安插在班级里的“内线”等,儿童在童心的支配下所进行的这些游戏可以让儿童超越理性的约束、排解成长的烦恼、弥补现实的缺憾,是小说中“十六班”所有孩子快乐的源泉。
母爱:引导儿童健康成长的智慧
这部作品中的母爱意蕴是非常鲜明的,作家用“母爱”关注儿童的生活、抚慰儿童的心灵、引导儿童健康成长,可以说,“母爱”才是作品中的智慧担当,其帮助儿童更充分地认知“母爱”、认知自我并完成成长。
这部作品中的母爱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儿童自己的母亲所呈现的,另一种是由其他成人所呈现的。前者在作品中是比较多的,比如汪奕蒙的作家母亲等,她们虽性格多样,但对孩子的“母爱”表达却是一样的。她们都是作品中的显性存在,而我关注更多的却是一位在作品中的隐性存在,即那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李森森的母亲森然。森然在作品中都是通过别人之口被间接塑造的,她是一位厉害的医生,很忙,甚至李森森都说自己“跟妈妈不熟”。可以说,这些细节让读者对这对母子的关系和这位名医充满了好奇。而小说结尾处,这处伏笔悬念被揭开,原来给盖乐中做手术的就是森然,并且还通过老秦之口告诉李森森:“她很爱自己的儿子”,这时李森森哭了。母爱有时并不是时刻的陪伴,但却从未缺席过。小说中的另一种母爱呈现是通过老秦、老刑等这些老师来表达的,“老秦超体贴我们,就跟妈一样。”老秦和老刑的性格、管理班级的方式都不一样,一个柔和、一个严厉,可她们对孩子的爱却从不掺假,十五班、十六班所有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他们的“老师妈妈”的。作品中的母爱表达并不是那种单纯的“我爱你”,而是一种带有经验传达的智慧引导,这种母爱对儿童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自然:抚慰儿童心灵世界的良药
单瑛琪的这部小说里有一棵“千年老树”,这棵大树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自然的母题意蕴在它身上被作家呈现得淋漓尽致。大树就是自然的代表,作家将这棵大树做了人化的艺术处理,作品中的孩子们在与自然的交流中完成了精神的蜕变成长。
这棵自然之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是另一处贯穿全文的悬念。孩子们只要有了秘密,都会来树前对着树洞倾诉。伴随树的老去,它又被改造成了一个邮筒,继续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孩子们的心绪一直跟随着老树的枯荣而起伏变化着,它似乎就是一副良药,可以为这些正值青春期的孩童们疏解内心的焦虑、不满、恐惧、压抑等情绪,而整个故事也在最后孩子们得知老树邮筒中的信和秘密都被老秦收存着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一刻,老树似乎与老秦合为一体,他们用博大的胸怀护卫着孩子们的成长。同时,这棵自然之树也辅助孩子们完成了精神心灵的升华。这群孩子们在与大树的朝夕相伴中明悟了很多人生至理,比如十六班孩子最大的秘密,就是“麦田”里的孤儿们,这个秘密的最初听闻者也是大树,也许正是大树给了尹子禾、默七七、汪奕蒙、李森森……勇气和力量,让他们担负起了更重的责任。诚然,儿童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地会按照成人世界的规则来塑形定性的,而在单瑛琪的这部作品中,作家以大树作为自然与人交流的媒介,就像老秦一样润物细无声般让儿童在心灵成长的过程中,仍保有那份宝贵的质朴和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