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9年04月03日 星期三

    “凡人神韵”的精神涅槃

    峭岩 《 中华读书报 》( 2019年04月03日   07 版)

        王竞成到目前为止,写了三首大诗:即亲情、爱情、国情。在三大领域中,都有不同凡响的笔触,都有超常的高度,无论立意和语言,都是很出色的。

     

        王竞成的诗歌有两大特色:一是人的随性自然;二是诗的神性超然。他今天呈现的面貌,足以用这两句话概括。

     

        在我的印象中,王竞成是不能被历史掩没的诗人。在中国的新诗史上应有他的名字。2017年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要举办“纪念中国新诗百年全球华语诗人诗作评选活动”,我担任总顾问。在研究入选名单时,毅然写上他的名字。这是我俩的机缘。当然,众多评论家的公认是主要的,还来自他自身的影响力。

     

        正如大家共识的那样,王竞成已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这个经历我概括为“涅槃”。当我深入他的诗歌的肌理寻觅他的成因时,有一条这样的生活轨迹:苦难——武运——忧郁——自由——寻找。王竞成年轻时英俊潇洒,至今虽未到甲子,却欲显沧桑和老气。但率性随意却更加突出。是人到中年事理明智所至。他从农村走向军营,又从军营走回社会,二三十年的颠沛流离,职业的不确定性,证明着他的自由意识的强势。他的工作并非不体面,什么编辑、主任、主编,都是高知阶层特有的,但他寻来找去,最终摘得了自由文化人的桂冠,仔细想来,也没有什么不好。因为他最终擒获了一只“神兽”,收获了诗歌,是诗歌给了他最大的慰藉。

     

        我说“凡人神韵”,是说诗人首先是人,经过精神涅槃上升到神的世界。好像王竞成已实现了、并正在跋涉之中。为此,绿岛先生专门有一部著作《论诗人的两个世界》,引用大量资料阐述这两个世界的互补、互动、互融的成因。其要害,指明了诗人神性的必然性和人性的可信性,而两者的互补恰恰是走向神性的可能,那么,神性却是诗人不可缺少的重中之重。

     

        王竞成的人和他的诗歌,也佐证了两个世界存在的必然性。诗人的“涅槃”贯穿在他的人生轨迹中。

     

        不管生活多么繁杂,甚至不公,但作为公众性的诗人,不能囚禁其中而怨天尤人,诗人要大气,要有哲学家的胸怀,又要有巫师一样的气质,面对苦难、挫折、失败,乃至荣辱、陷害,总会站在高处点化自己,点化人类。我曾说:“诗人是自己又不是自己,诗人用自己的个性语言倾吐,是人类命运的认知。泪水是从自己的眼睛里流出,它的源出是共同的命运之河。”

     

        王竞成有一个安身轨迹,他颠簸多年,青岛、临沂、北京,最后选择了燕山。今天,他依然租居燕山。选择燕山不仅仅是一处小屋,而是诗人的诗意栖息地,是诗人自由的天堂。

     

        显然,此时的王竞成已甩掉凡俗的外衣,进入到一个神圣的世界,诗歌的世界,他用诗歌的刻刀解剖自己,又解剖历史,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路标式的丰碑。长诗《燕山夜话》可看作是诗人对现实主义的一次突围。那里有历史的王朝皇冠,有现实的风花雪夜,爱恨情仇,荣辱失意,温饱冷暖,金钱物质,交织在一起。诗人时而仰天长笑,时而袖手含情,时而鄙视冷眼,时而奋发前行。在汉语的海洋里恣肄飞扬,足见一个诗人的大胸怀。

     

        他面对燕山大声说:

     

        “这些不是我说的,哪个朝代的石头

     

        成为燕山的脊粱,我搬不动

     

        我是搬不动历史的,也搬不动我自己

     

        燕山,我是一个不速之客

     

        在人生的中年,立在了你的额头

     

        我不想成为风景,也不会成为云彩

     

        也不会变成冷漠的界碑,我心里没有国界

     

        只有时间,时间是唯一的言辞”

     

        ——《燕山夜话》

     

        反问对答之中,尤见一颗诗心的豁然。

     

        今天的现实是华丽的,也是残酷的。繁华的背后洞察危机,万象之中能不忘它的根,是诗人的智慧,更是诗人的情怀。

     

        “我去散步了,一步就踩在历史的痛上

     

        那些眼神都是秋天的模样,成熟、衰老”

     

        “时间的巢穴,聚集卵的能量

     

        英雄的火炬将要点燃,草莽足以摧毁腐朽的根须”

     

        “谁的双手沾满露水与植物的气味,谁是百姓的王”

     

        “燕山被偷走的石头,成为谁的纪念碑

     

        又成为谁的墓场”

     

        这些掷地有声的诗句,如剑,如锤,一下下打在历史的骨头上。诗人寡居燕山,洞察秋毫,他不是乐山而游,而是居山思危了。

     

        不应忽略的是,王竞成有一大批写父亲、母亲的诗,还有一组诗《致灵魂》(30首),如果说长诗《燕山夜话》是诗人对世界、对社会、对历史的诘问,那么,《致灵魂》则是诗人对自我的解剖。无疑,诗中喷泉式的、又是春风拂柳般的叙述,有爱的真情道白,有爱的反思忏言。我们认定这一大组诗是爱情诗,那么,他一扫爱情诗的陈规旧律,抛弃一切所谓的卿卿我我,而是更立体的、多面的,又是独特的视角、个性化的语言,大胆而直言地道出:

     

        “秋天你一抬头,天空都被大雁带走跟我走吧,天涯还有一个缺口我们拥抱的影子,就是补天的火焰”“我们是两片枫叶,红是时间的伤口在初秋掩藏内心,说出爱”

     

        爱是美好的,又是弥坚不摧的。“黑夜的灯盏,蛇的呼吸

     

        逆着黄河东流的方向,去追寻殉情的夕阳

     

        夜间的班车留下一个窗口,你移动的脸像一朵失血的桃花

     

        在秋天的晚上,跳跃小小的火焰灼伤一颗跋涉千里的心灵”

     

        爱是六棱体,每一个面都折射出不同的光泽,诸如爱恨情仇,诸如猜测怀疑。最终,都在真爱中化解了。诗人在爱情面前表达的姿势,已达大智若愚的深度,是豁然朗阔的光明天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