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而来的庆祝
2018年12月9日,大雪节气才过两天,一场大雪“如期”而至。南京在毫无准备中迎来了初冬,气温骤降,寒气袭人。南京中央路几排冷清枯秃的梧桐树下,一批客人冒着严寒,踏雪来到凤凰广场,参加一场意义不同寻常的新书发布会。
郑剑、张广昭、陈振凯等理论名家和新秀从北京南下,刘金田转道从东部上海、李一冉转道从西部西安而来,迟福林的助手陈薇从五指山脚下飞来,斯培森从温暖火热的深圳赶来,省内作者从苏南苏北驱车赶来。他们与南京的作者一起,相聚在江苏人民出版社,用他们的新书,共同为那激动人心、轰轰烈烈、持续了40年仍生机勃勃的伟大改革开放事业庆生。
东西南北,冷热殊异,但他们持一个理想、怀一个目的,用“书”写出了他们眼中一幅由伟大、复杂、传奇、曲折等色调编织了40年的锦绣图案。在凤凰台饭店6楼,当飘着银丝长发、坐着轮椅来到会场的胡福明老先生出现时,现场响起了掌声,男女老少、有名无名,争相与胡老合影。尽管胡老的《我的学术小传》不是江苏人民出版社这次集中发布的十本主题图书之一,但很多人熟知他独特而传奇的经历,还是拿出了预先购买的图书,请胡老签名。
10本“书”写40年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4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版社只有用脑去思考、用脚去探寻、用眼去观察、用笔去编辑,才能组织到体现“四个自信”、反映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优秀选题。这是江苏人民出版社做好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读物的动力,也是一批优秀主题读物不断涌现的根本原因。
中宣部、江苏省委宣传部、凤凰出版集团高度重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读物选题的开发和出版工作。几年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就对这项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并督促江苏人民出版社将此列为今年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社在认真落实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的基础上,更将主题读物的开发视为对得起“人民出版”金字招牌的出版自觉、文化自觉和政治自觉。
这次江苏人民出版社集中发布的10种书就是我们数年努力结出的硕果。
《试点:改革的中国经验》是2018年中宣部重点主题出版物,系第一本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试点重要论述的著作,由人民日报“学习小组”成员及中宣部、复旦大学等理论工作者撰写。全书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人民开展试点改革的实践情况,提炼其对革命、建设和发展的规律性经验,并与其他国家改革发展的路径和方法进行比较。书中既从现象层面梳理试点的丰富案例,又从经验层面总结试点的具体路径和做法,还从认识层面论证试点所包含的客观规律,理清试点的逻辑;在分析了试点作为改革开放的中国方法与中国经验的重大意义后,特别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试点思想做了归纳阐释,为今后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我的改革情》《我的海南梦》两本书都是迟福林先生所撰。迟先生以其个人经历,全面回顾了其投身改革、研究改革、建言改革、创办改革智库的过程与体悟,并以一个个具体报告细述改革的发展历程。通过本书,读者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个侧影,进而丰富一代人对改革开放这一伟大事业的集体记忆,激励人们将改革进行到底。
《邓小平在1984》是本次新书联合发布会较为引为注目的一本。刘金田先生长期研究邓小平生平和邓小平思想,在此领域享有盛誉。他创作的这本新书,以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为节点,多视角记述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在发布会上,他详细梳理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这一称谓的来历,以及为什么会选择1984这一年作为缅怀、歌颂邓小平的切入点。
《我们深圳四十年》在今年7月深圳
全国书博会上就已经先行发布。该书出版后社会反响甚好,一个月后就进行了第二次印刷,网上也好评如潮。与此同进,作者也由后台走到前台,应邀参加了多次读书会,举行了多次理论讲座,由一位年青作家变身为受欢迎的青年理论工作者。全书以深圳市民的视角,通过鲜活的人物和故事,再现改革开放对深圳乃至全国,以及开放的深圳对全国的深远互动影响。
《改革开放全景录·江苏卷》也是2018年中宣部重点主题出版物。全书以丰富和详实的史料,全景式记述了江苏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治、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通读本书,读者可以认识到,江苏大地蕴藏巨大的创造力,这一伟力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旺盛生命力,来自融入国家大局、融入全球化进程获得的强大动能,来自江苏人不懈奋斗、一往无前的智慧、勇气和汗水。
这次发布的还有《春到上塘》一书。上塘位于江苏省泗洪县西南岗,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先行军之一。40多年来,它究竟发生哪些变化?有哪些值得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有哪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本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披露了40年前一批农民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坚持实事求是,率先实行“包产到户”的往事,展现了40年来上塘经过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热情歌颂了上塘干群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创新精神,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上塘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动人事迹。
《四十年四十企》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四十个企业成长壮大史,展现了新时代新国企的新活力;《四十年四十人》从四十个普通镇江人的经历,讲述四十年来普通百姓创业攻坚、克服困难、乐观向上,与祖国共成长、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江苏改革开放实录(第二辑)》则展示了江苏十三个地市四十来年不同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不俗成绩。
上述10本书之外,在《我的学术小传》中,胡福明同志以自传的形式,回顾了童年时代的艰苦生活和青年时代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求学生涯,浓墨重彩地记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作发表的经过及其在特殊时期产生的重大影响,讲述了作者由学术研究者转为行政工作者之后的心路历程。作为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理论界的重要人物,本书作者的学术生涯,对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伟大历程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主题出版:着手要早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10本图书的出版,体现了我们出版社在策划主题读物的一贯做法,那就是着手要早。
《中国改革开放全景录》,由人民出版社联合全国各人民出版社共同组织编写出版,近7000万字,柳斌杰同志在该书发布会上称赞其为“与共和国史同样重要的一部当代中国史诗”。我社负责“江苏卷”的组稿编辑和出版发行工作。省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同志高度重视和直接定稿,省委宣传部规划办和理论处大力支持,我社的组稿工作开展得也比较早,加上江苏省社科院夏锦文和吴先满两位作者的高水平和认真负责,“江苏卷”初稿作为样稿范本发全国各人民出版社参考。在12月14日举办的《中国改革开放全景录》发布会上,作者夏锦文同志作为唯一的地方作者代表发言。
准备要早,是因为优秀的选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作者收集材料,深思熟虑,反复讨论,不断修改。较长的时间,才能打磨出优秀的书稿。这批主题图书都是原创,每一部作品从策划到起笔,从创作到修改,大都经过出版社与作者的多次商量和讨论,临到出版前更是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试点——改革的中国经验》到了出版前最后一个月,对封底内容提要数百字就断断续续推敲了几天。在全书已定稿、准备付印前,主要作者郑剑同志又再次审读,作了不少改动。《我们深圳四十年》从思考到起笔,作者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绞尽脑汁推演表现手法。样章写出发给出版社,得到我们的认同后才开始加速动笔。在完稿之后,又突发灵感,创新性地用40章写40年,并且用1978-2018每年最流行的歌曲作引子,使人们在阅读时很容易被带入过往岁月。作者编者的反复沟通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实现。
准备要早还基于我们的教训。过去我们有多部作品在纪念日到来时难以及时出版,成为我们的心病。原因或由于出版流程耽搁,或因为准备匆忙。近两年来,我们将准备的时间大大提前,就避免了不能及时出版所造成的遗憾。当然,这些图书得以顺利出版,还得益于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开辟绿色通道,如《试点》和《邓小平在1984》的按期出版,就要感谢中宣部出版局和原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处(现省委宣传部出版管理处)对选题出版环节的大力支持。
好作者写好书
新世纪初,国家主管部门决定将主题读物的出版列为重大任务并予以重点支持。此后,各出版单位积极响应,每年都出版了一批纪念党史国史军史、宣传和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治国理政新思想、反映新时代新成就等主题的优秀图书。尽管如此,这些作品总体还比较少,水平也有待提高。诚如中宣部出版局负责同志所言,内容精湛、形式精美、制作精良的主题图书还不特别多,很多图书流于宏大空洞,在深入细致、反复打磨上还差强人意。主题出版呼唤好作品。
好作品的重要标准是选题水平高。要想获得高水平的选题,必须要寻找高水平的作者。高水平的作者出自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者。因此,寻找最适合的人写最适合的题材是寻找到高水平选题的重要途径。我们这次集中发布的作品,其作者都是对相关题材最有研究、最有代表性的大家。如刘金田对邓小平同志的研究,郑剑、张广昭、陈振凯、李冉等对理论动态的把握和对资料的掌握,斯培森作为一个作家和理论工作者在深圳的多年经历,迟福林对中国改革开放决策过程的全程参与以及对海南改革开放的重要贡献,夏锦文对江苏地区改革开放的见证和作为社科理论工作者的视角,省委党史文献办对江苏发展脉络的收集与整理,都显示了他们的专业性。而镇江日报的记者和镇江市文联对地方普通百姓40年日常生活接地气的深度访谈,往往不是一个理论工作者所能做到的;江苏省国资委是见证江苏国企40年发展壮大的权威单位,对40家国有企业群体在新时代体现出来的新活力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撰写,其作者地位是其他任何单位难以取代的。同样,《春到上塘》的作者是在中国文坛被誉为“农民文书”的许卫国。今年上半年,他深入家乡数月,用家乡农民的质朴双眼,追寻40年前江苏第一个实行“包产到户”“偷偷干”而被批评却坚持“实事求是”地干下去的垫湖村的一段往事。王蒙同志为此书题词,著名学者温铁军为此书写序。以上各书,都是最适合的人写了最适合的题材。
不过,寻找好作者写作作品,这仅仅是一个理念问题,似乎人所共知,但要将理念变成结果,还需进行日积月累的实践。这就需要出版社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维护好作者资源,二是想到好题目。
参加南京发布会的代表,大都是江苏人民出版社的老作者,不是第一次为江苏人民出版社写书。其中,刘金田先生为我们出版社写了4本书,迟福林、郑剑、斯培森、省国资委都是多次将他们的重要著作交苏人社出版。自两年前我到海口拜访迟福林先生后,迟先生就将他的三部重要著作交我们出版,充分体现了他对本社的深度信任;斯培森是青年新秀,是苏人社发现并挖掘了他。在这次新书发布会上,刘金田、迟福林和斯培森等作者都表示,今后若有新的作品,一定还将优先考虑交我们出版。
另一方面,优秀作者往往很忙,精力也有限。此时,如果出版社能够根据时代或年度要求,自己策划主题,或与作者共商选题,对优秀作品的创作大有裨益。《试点——改革的中国经验》《我们深圳四十年》都是我们自己想到的选题,得到作者的高度认同、同频共振后,双方对选题的投入充满激情,才使作品的完成比较顺利。在这一过程中,出版社的主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我曾经对澎湃新闻介绍过《试点——改革的中国经验》的策划经过。2017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试点在改革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试点是重要改革任务,更是重要改革方法”,“试点目的是探索改革的实现路径和实现形式,为面上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等重要论述。
看到这篇新闻的时候,我正在去北京的高铁上,准备去参加一个会。中央深改组会议上“抓好试点对改革全局意义重大”等论断对我触动很深,能否围绕“试点与改革”这个主题组织一部书呢?两天的会议一结束,27日中午,天气很热,我就直接去了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部,找到我们的老作者、时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郑剑同志。郑剑见我来了便停下工作,听我汇报后深表赞同。我回到南京之后,他便召集陈振凯等一批年轻干将商量,并形成工作纪要发我们,从此开启了本书的编写。中途郑主任工作调动,更加繁忙。我们十分担心他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难以继续写作,我们又专门去了几次北京。经过作者的深入研究和日夜辛苦写作,稿件终于如期完成,在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大会前一个月顺利出版。这充分说明,找到好作者固然很难,与好作者共商好选题,其实更难。克服此难,才会柳暗花明,最终结出丰硕成果。
(本文作者为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