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是一面镜子,读史使人明智。捧读《火红的年代——赵富林同志回忆录》一书,心潮澎湃,豁然开朗。赵富林曾任湖北省委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等职,该书回忆了建国初期他在湖北枣阳工作时一些难忘的人和事,是一代人战天斗地、热火朝天的青春记忆,也是枣阳儿女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写照,燃烧着理想之火,闪耀着信仰之光。
掩卷沉思,前辈们艰苦奋斗、勤奋学习、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宝贵品质激荡人心,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引以为荣的优秀传统和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青年时代,赵富林在枣阳担任组织部长和书记处书记,工作繁忙,但是他并没放松学习,每回下乡,他都带着课本和作业本,随时随地抓住时间读书学习,并把知识点一笔一划地写下来。赵富林有一个学习的诀窍:记笔记。记笔记的背后,是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人民群众学,学做相长,其乐无穷。
积沙成塔,通过学习,赵富林认识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把握能力、落实执行能力与日俱增。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一马平川!
建国初期,枣阳百废待兴,要办的事很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务方方面面,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学习总路线、整党审干、干部选拔任用,农业生产……在县委的带领下,赵富林认准一条,真抓实干,不放空炮,取信于民。
选拔干部,赵富林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凭实绩依德才用干部,大力选拔经过考验的年轻的知识分子干部,敢于负责和担当。
在“三同”活动中,赵富林下地给群众割麦,帮乡亲们颗粒归仓;为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他深入乡村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请教农业专家和种田能手,分析土壤特点和农作物习性,因地制宜,科学耕种;兴修水利设施,改变望天收的局面;大力推广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单位亩产。经过几年不懈努力,枣阳的农业生产实现了质的飞跃。
1957年下半年,农业浮夸风不可避免地吹到了枣阳。吴店向县委报告一个粮食高产典型,说徐楼乡“亩产万斤粮”,县委很振奋,迅速将“喜讯”报给了地委,并准备在吴店开现场会,总结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县委派赵富林提前踩点,为召开现场会做准备。赵富林发现了很多脱离实际的情况,如实将情况向县委、地委作了汇报,取消了现场会,避免了笑话和尴尬。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是伦理道德在公共领域中的延伸和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直把政德放在重要位置,把人民的冷暖搁在心上!直到今天,赵富林关心爱护群众的往事,在枣南仍广为传诵,父老乡亲念念不忘。
在枣阳的5年工作历程回顾中,有太多值得回忆和记录的人和事,但赵富林却专门拿出一篇写农民朋友王用元,讲述了在他家住队的情景,可见群众在他心中的位置和分量。王用元的勤劳善良、质朴大方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赵富林走一方干一方,干一方兴一方。枣阳的春夏秋冬,枣阳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伟岸的身影和光辉的足迹;枣阳的干部群众,枣阳的风土人情已幻化成他心中壮阔的风景,成为他最美好最亲切最珍贵最难忘的回忆!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让我们牢记“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以赵富林同志为榜样,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为十九大确立的美好景愿的实现贡献智慧和力量!
《火红的年代——赵富林同志回忆录》,中共枣阳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编,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