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9月19日 星期三

    拿什么来拯救“且听下回分解”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9月19日   08 版)

        送走了单田芳这位全国闻名的表演艺术家,“评书四大家”就只剩下了两位。民间有句话流传: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这句话大概改编自叶梦得对于词人柳永“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评价,由此可以看出单田芳先生在听众之中的呼声。

        “评书四大家”是听众对我国四位评书艺术家的尊称,一谈及这四位,有人就把相声界的“帅卖怪坏”四字套用在了他们身上——袁阔成的帅、刘兰芳的卖、单田芳的怪和田连元的坏。

        小时候十分喜欢听这些大家的评书,可以说到了痴迷的地步。每次中午一放学,我就一路小跑往家赶。因为每天中午12点的时候,收音机里都会准时播出评书节目。收音机里的评书节目比眼下的影视剧还要火热,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官员、百姓。没有几个人能躲开评书的诱惑。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评书节目不再仅仅是收音机里的“语言的艺术”了,变成了电视机里的“肢体的艺术”。那个时代,虽然是黑白电视机,虽然是不清晰的“雪花影像”,可是我们依然痴迷评书节目。评书的四大家,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欢乐。而如今评书节目已经成为了一段记忆,一段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有的记忆和情愫。

        文化方式多元化,娱乐方式多元化之后,评书这种曲艺形式渐行渐远了,甚至连一个背影都没有留下。以至于我们这代人所熟悉的评书四大家,对于年轻人来说,就是“一本天书”。在媒体刊发了单田芳去世的消息之后,在网络上看到的是一些说法:有人说,单田芳是谁?有人说,多有名的人死了,会引起媒体的如此关注?

        这一切都证明,评书艺术已经十分萧条了。在媒体的评论里,看到了很多这样的标题:世间再无“且听下回分解”;“且听下回分解”无处分解;“且听下回分解”将成为历史。

        其实,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且听下回分解”究竟该如何分解?笔者以为,一方面,评书艺术应该走进课堂,一如其他曲艺形式可以走进课堂一样;一方面,评书艺术需要融入网络时代,将精彩的评书片段通过新媒体发布出去;一方面,要创新评书艺术的方式,借助现代手段实现升级换代,比如可以配上动画、场景;再一方面,要实现评书艺术的时代对接,除了要说些历史事件之外,应该介入新时代的题材,就像电视剧的内容那样,多些老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的味道。

        传承传统文化等不得“且听下回分解”,我们理应从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拯救“且听下回分解”。

        世间不能再无“且听下回分解”。

        江苏省徐州市 郝雪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