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9月19日 星期三

    重振报告文学雄风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9月19日   08 版)

        日前,记录王继才夫妇先进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海魂:两个人的哨所与一座小岛》在南京举办新书首发式。该书首次全景式地展现了夫妇二人舍小家为国家,32年坚守开山岛为国戍边,直至王继才献出生命的英雄事迹。作为一部长篇叙事作品,本书在对王继才夫妻的英雄事迹展开叙述的同时,把他们还原到日常生活中,以平静细腻的笔调描写他们日常的悲喜,描摹他们从犹疑到坚定的心路历程。

        由此联想到,重振报告文学雄风,值得引起文坛的高度重视。在很多人看来,报告文学是当代最富生命力、最具活力、最有力量的文学样式,它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它表现变化、映射时代,是作家眼里最接地气的文学。稍有点年纪的人,都不会忘记魏巍写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也不会忘记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那时只有“洛阳纸贵”才可形容的。应该说,从报告文学的兴起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报告文学这种文体深受读者欢迎,好的报告文学一出,很快销售一空。正是受到老一辈报告文学作家的影响,不少作家走上报告文学之路,而且颇有建树。这是毋容置疑的。

        但是也要看到,报告文学因其特有的品格,虽然经历过辉煌的繁荣时期,但更多的是处于沉寂和争议之中。从大的环境说,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已经不是一部文学作品甫出,亿万读者蜂拥争相阅读的年代,在信息化时代风起云涌势如破竹的当下,整个文学创作都遭受重创,不单单是报告文学的事。不过,实事求是地说,读者放弃了阅读报告文学,也暴露出报告文学本身的问题,那就是文学性强的、有震撼力的报告文学的确不多,这无疑是造成报告文学作品与时代渐行渐远的一个突出原因。我在想,报告文学虽稍显沉寂,但作家依然坚守报告文学阵地,他们在反映时代的进程中没有缺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铁流认为,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觉得,年轻人并不适合写报告文学作品。但实际上,中国到目前为止有很多优秀的青年报告文学作家,他们创作了众多产生良好反响的报告文学作品。以山东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已吸纳的会员有近200位,这里面既包括高洪雷、许晨、杨文学等当代山东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亦有多位新生代作家加入。

        开放中的中国,需要报告文学这一紧贴现实的文学形式,以坚实的步伐,弘扬正能量,为深化改革鼓与呼。纵观眼下,全景式报告文学、问题报告文学、学术与新闻以及与文学相融合的报告文学,正使中国的报告文学不断地走向成熟。

        实践证明,好的报告文学,来自于深入的采访。报告文学作家理由主张:写报告文学,应该“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在报告文学作家铁流看来,报告文学严格意义上是一种“行走的文学”,需要作家去不断地做一些深度调查。“人脚走的路有多远,他生活的宽度、高度就会有多远”,这也是报告文学作家之所以能够写出深刻作品的原因。因此,优秀的报告文学离不开报告文学作家担当与坚守的情怀,经典作品是作家的热血写就的。

        重振报告文学雄风,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支持。要通过举办作家班、举办报告文学征文活动等,聚集和培养报告文学创作人才,让报告文学的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同时,媒体和出版机构必须为报告文学成为大众读物提供更多发表平台,为报告文学创作与发展给予强有力的推动。只有作家和出版业携手共进,奋发努力,才能重现报告文学的辉煌。

        山东临沂市 孙建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