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9月19日 星期三

    配图可以这么配吗

    李爱国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9月19日   09 版)

        《北京青年报》副刊连载金受申的《北京的传说》,对于我这个来北京不久,又刚刚看了《北新桥的海眼》话剧演出消息的读者来说,找一本《北京的传说》来看看是兴致冲冲的事情。

     

        不错。哪吒城,高亮水,锔白塔,酒仙桥……都是我惦念又不知其详的故事。读金著,如听耄耋老人慢声絮语,很是解渴。26篇故事,21幅插图(除去书尾介绍金受申时的7幅图),当然是以图助文,更增加了阅读的快意啊!

     

        于是我边读文,边赏图。讲高亮赶水,来玉泉山照,行。讲铸钟娘娘,来钟楼照,行。讲什刹海,来后门大街照,还靠得上……

     

        然而,讲北新桥,怎配崇文门护城河啦。讲卢沟桥,咋搭上城北的雍和宫啦。讲通州边上的八里桥,干啥配的是昌平界的朝宗桥——它俩东西相距,几十里算少说。讲城南的分钟寺,用的是十三陵的翁仲像——它俩南北相望,该有百八十里吧。文章说的是满井(安定门外),插图却跑到了小汤山温泉(昌平区内)。颐和园里的清宴舫闻名天下,我上个月第一次去过,这本书的插图注的是“万寿山龙船”……我并不清楚北京这许许多多,边翻金受申这本书,嗨着劲地在网络上核。让我看得啊:用金受申的话来说,是五迷三道;用今天北京的哥的话来说,是晕了菜啦。

     

        更令我不解的是,全书的第一幅图(第5页)《前门三头桥街景》,今天通称是“正阳桥”;向前门住过的前辈请教,人家笑了:那是早年很少人用过的一个名,三趟桥五牌楼,一般不会这样称呼的。本来讲的是天安门石狮,却插了幅《天寿寺塔》(第65页)。我按图查检了去,玲珑宝塔十三层,八角形仿木结构,这不是鼎鼎大名的“天宁寺”塔吗?我前些天去白云观,还给天宁寺留了照片的;千八百年的古建(天宁寺塔建于辽代)了,大家是常常抬头可见的,如此乱戴帽子真真不可理解。

     

        一本书,负载着六朝古都千八百年的珍罕传说,弥足珍贵。其中的文字要搞好,这不用说。对于总共168页的全书来说,二十多页插图也是不少,但图能这么胡乱配吗?或许有人会说插图而已,并不要与文字相对应的。但既有图文相副在前,又有图文悖谬于后,这至少反映了编辑工作的粗疏。实在读来只能给读者带来重重迷障,屡屡误导。

     

        前边说到“书尾介绍金受申”,实际上这一组文章总计39页,有杨良志、傅耕野、邓友梅、舒乙四篇文,《金受申和他的著作》《差点把我们家烧了的金受申》等,亦庄亦谐,这里边想当然地应配金受申、老舍、老北京市文联等相关的照片——说实话,我多想一睹金老先生的风采啊!然而,书中实际上用的照片是:清人理发,推独轮车,女子骑驴,马拉轿车等,八竿子打不着。这让人大叹遗憾!

     

        再有,金受申《北京的传说》涉及的各个景点,老照片、新照片自是不计其数;我不明白干啥子这本书单单选了日本人“山本讃七郎”的照片?山本其人,1901年来北京,在王府井那边开过照相馆,传说他还给慈禧照过像。金老先生的传说,大略写于上世纪50年代,和半个世纪前的日本人有什么相干?另外,其名字中“讃”明明应统一为简体字的“赞”,即使繁体也当为“讚”,这里用上个繁体加异体的“讃”,不知怎么想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