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9月12日 星期三

    在消费文化语境下,童年逐渐从一个审美文化符号转变成为消费社会的重要资本符号,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童年文化杂象。

    消费主义时代,童年的“异化”与出路

    李学斌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9月12日   16 版)
    《童年精神与文化救赎——当代童年文化消费现象的审美研究》,赵霞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4月第一版,88.00元
    赵霞

        作为童年文化审美研究专论,赵霞博士的《童年精神与文化救赎——当代童年文化消费现象的审美研究》称得上是一部标志性著作。论著秉承并参照童年文化审美精神,对当代童年文化消费现象进行综合考察和案例分析,旨在揭示当代童年文化病象根由,探求当代童年文化建构路径。立足消费主义甚嚣尘上之当代语境,著者对“童年消费文化”的审美聚焦与深度透视意义不凡。

        诚如论著所述,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消费主义文化潮流在凸显儿童主体性同时,也将作为审美文化符号的童年变成了消费对象。更有甚者,消费主义对童年文化的消费早已越过商品的物质边界,分阶段、有预谋地侵入童年文化领域,潜滋暗长、四处蔓延,隐逸在童年文化现象背后,弥散于童年文化精神之中。也正是这种不加区隔的儿童自娱性消费与成人猎奇性消费,借助光影声电、网络、数字等新媒体的推波助澜,形成了热浪滚滚的消费狂欢,在将童年文化商品化同时,搁置并削平了童年文化应有的意蕴深度,还于不知不觉中侵蚀、消解着现代童年的生命尊严与精神维度。

        基于此,论著深入剖析了消费社会裹挟、侵蚀童年和童年文化并造成当代童年危机的多种现象,指出其根源一方面在于童年“纯真”的物质化、庸俗化和消极化;另一方面,则源于现代童年审美经济借童年文化制造出消费乌托邦假象,并诱引、蛊惑、推动童年文化审美价值让位于消费文化资本需求……由此,论者发出诘问:在消费吞噬童年的时代,我们能为童年做些什么?在消费吞噬人的时代,童年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作者明确指出,在前消费社会,童年作为审美文化符号,其意义不仅在于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同时也是以一种特殊方式承载了现代文明精神,被寄寓了独特的审美乌托邦内涵。在消费文化语境下,童年逐渐从一个审美文化符号转变成为消费社会的重要资本符号,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童年文化杂象。消费主义思潮之于童年审美文化可谓“双刃剑”——在推动童年文化广为传播的同时,也因其日渐资本化、商业化和消费化而陷入精神流失的窘境。

        论著先以“纯真”和“自由”两个童年诗学范畴为例,就当代社会的童年文化消费展开现象分析和批判,从中解析消费文化视野下童年“纯真”和“自由”的巨大符号价值。由此揭示在消费经济逻辑框架内,童年的“纯真”和“自由”精神不可避免将遭遇物化,其超越性、审美精神也将逐渐沦为庸俗的商业精神。在“童年体验”消费层面,尽管“游戏体验”和“权力体验”作为两种重要审美体验,让儿童从中获得了自我身份意义与价值的精神确证,但当前童年体验消费却无可抑制地滑入了感官化、表象化、碎片化的庸俗主义沼泽。其集中表现就是以虚饰、浮夸的童年快乐取消了童年时间,同时也取消了童年的丰富体验、美好记忆。

        作者以童年社会学视角,探究消费社会语境下“童年消逝”文化危机的根源。著者认为,“童年的消逝”不是现代童年概念的消失,而是童年文化精神的消亡。由此,关涉消费主义时代童年文化命运的思考彰显出某种救赎意义。

        论述至此,作者水到渠成地为当代童年文化如何走出危机指明“出路”:一、通过促进现实童年的审美化生存,寻求童年生活自身的一种充实、生动的实现;二、借助于童年审美范畴对于个体生存以及文化反思的意义,经由童年来促进人性和文化的审美回归。

        作为目前国内仅见的童年文化消费审美研究专著,《童年精神与文化救赎——当代童年文化消费现象的审美研究》视野宏阔,持论有据。论述中,作者从文化学、消费学角度,清晰而深入地阐释了消费社会与童年文化的内在关联。比如,在论述消费社会对童年文化影响时,著者不仅从人类学视野考察并梳理了童年文化的丰富样貌、形态,清晰呈现出时代、环境、童年观等因素对童年文化的多方面影响,而且还从现代性与艺术史维度阐释并挖掘了现代童年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精神,这就为下文分析消费文化裹挟并侵蚀、消解童年奠定了论述基础。

        该著在结构上逻辑严密,环环相扣。论著首先从对童年文化发展史的梳理开始,探讨童年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建构进程,以及消费经济、消费逻辑对当代童年文化命运,尤其是童年文化内在精神的深刻影响。接下来,论述从“童年精神”“童年体验”“童年身体”三个层面针对当下童年文化消费现象展开分层研究,将消费主义社会思潮对于童年文化的侵蚀抽丝剥茧、层层揭示出来。这就让当代社会消费主义背景下的童年文化危机愈加触目惊心。最后,针对消费主义文化背景下的“童年消逝”现象,以及由此衍生的当代文化问题,作者又从审美视角准确切入并提供整体解析思路。

        作为童年文化研究领域的新锐学者,赵霞博士在这部专论中显示了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研究积累。具体说,就是融合了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童年史、消费学、童年诗学、文化传播学等多学科维度和研究方法,将现代童年的观念诞生背景以及童年文化建构的多种影响因素剖析得深入而又透彻,体现出学养的饱满与学理的绵密。

        当然,鉴于国内童年文化研究起步晚、实证少、资料缺等因素制约,论著也显出了某种局限。比如,整体研究形态纯理论化,语体选择偏“学院式”,事实印证和案例融合相对较少;“游戏精神”等议题的阐释多以观点解析为主,文本辨析和审美透视有所不足。等等。此外,关涉中国本土童年文化存在、文化趋向及其内在根由的针对性论述似乎也略少了一些。所有这些,都让许多新见的提出稍显理论推演色彩。当然,换个角度看,这其实是为消费主义时代中国童年消费文化研究的深入展开预留了学术生长空间。

        对正处于拓荒期的中国童年消费文化研究而言,该著无疑具有理论奠基的重要价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