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中国的文学非常繁荣,中国的出版事业也非常繁荣,每年光长篇小说要出7000部,建国70年没有过这样的,再加上短篇小说、诗歌、文学杂志等等其他书籍,在全世界来说是个惊人的数字。可以说,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有我们这样一支出版大军,会出这么多门类的不同的书,其中当然很重要的是文学书。既然那么繁荣,为什么还要实现第二次回归呢?
第一次回归以后产生了中国优秀的作家和优秀文学作品,这要从40年以前的情况讲起,因为40年前经历了一场文革,给中国的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创伤。打倒“四人帮”以后,又开始提倡作家要拥有自我、进行独立思考、有个性,文学作品可以去表现丰富复杂的人性,中国的文学回到了真文学的起点上。1985年到1995年中国文学开始大繁荣,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作家,包括像我这个年龄的人,当时也是在那个10年里面出现的,当然我的写作年龄稍微早一点,但是也是在这个10年走上自己的黄金创作时期。这个黄金时间产生的作家到现在为止,仍然是我们中国文学的中坚力量、顶梁柱,像莫言、贾平凹、余华、迟子建、张平等等。从非人性、非自我到人性、自我、有个性、独立思考,我把它称之为中国文学的第一次回归,第一次回归造成了1985年到1995年第一次井喷式的中国文学黄金时期和繁荣时期。
那么,中国文学是不是就不用忧虑地发展下去,表面看起来是越来越繁荣,出版的书越来越多,但是实际上,我认为,中国的文学从1995年以后就面临一个危机:文学杂志没人看了,文学书籍没人买了,比如人民文学杂志过去最高时候达到40万的订阅量,现在估计4万都不到,各个省作协都有文学杂志,都亏本,中国的诗歌历来站在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前沿,但是90年代以后呢?还有人买诗集吗?还有人读诗歌吗?1995年以后的又一个10年,整个中国文学开始微软,它开始从我们国人精神生活中、文化生活中间被严重地边缘化了。最近这几年有点好转,好在什么地方?网络文学起来了,我们出现了一批网络作家,很热闹,他们每年的稿费收入可以到上千万,甚至到上亿。如果你真正深入地去读,大量的网络文学是快餐式的,网络文学的创作其功绩不可抹杀,但是必须看到网络文学的虚胖、虚弱和它的快餐式消遣式的要害。
为什么在1985年、1995年中国文学已经非常繁荣了,突然之间它走向了边缘,当然其中有客观原因,这就是我们有电视、有网络,电影、电视、网络的发展冲击了文学的阅读,这是不能忽视,不能不承认的。但是也不能把微软、滑坡完全归结到电视、电影的冲击,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的电视发展得比我们早,电影市场的发展比我们要繁荣得多,按说他们对文学的冲击应该比我们更厉害,但是发达国家几乎每一个阶段都会产生伟大的作家。我不能说最近这几十年我们没有这样的作家,但是确实像习总书记说的,有高原没有高峰。这些年我们繁荣了、强大了、富裕了,高铁、高速公路、航天飞机,种种进入了世界经济发达的前列,但是恰恰在精神产品的生产上,很难说得出来引起我们自己这些人,作为作家的我很自豪的作品。原因在什么地方呢?也可以讲很多原因,归结到一点就是这些年我们的作家找到了自我,但是却没有想你拥有的自我是什么样的自我?我们写作都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这很正常,这是真文学的起点,必须要有的,但是你没有问一下你所表达的我是什么样的我。我在作家圈里面混了几十年,我太了解了,很少有作家有时间问一下这个我是什么样的我,难道拥有自我就够了吗?你只替自己写作,只表达自己就够了吗?你回过头看世界文学史,每一个伟大的作家,民族灵魂之作的这些作品和作家,他们绝对不只是代表作家自己,一定是那个我和民族的大我、国家的大我、人民的大我是划等号的,他能代表他的民族、代表他的人民,代表他的国家。
而中国文学真正和人民站在一起,说人民想说的话,说人民心中之痛、心中之爱、心中之追求,我认为还没有完全做到。文学真正的发展,真正的繁荣一定要实现第二次回归,从回到自我,再一次回归,回到大我,因为所有世界上各国的文学大家,哪个文学大家不是反映人民的生活,不是替人民说话?!如果没有第二次回归,我敢说,要么就继续微软苍白下去,继续被边缘化,因为大家看你小说,觉得跟自己没关系,为什么我要津津乐道在这儿看下去呢?所以对作家的使命和责任,要求我们不要沉湎在小我中间,打开窗户,打开你的大门,更要打开你的防盗门,去看看窗外的世界,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中国的老百姓究竟在哭什么、笑什么,在怨恨什么,在爱什么。
(本文为陆天明在第16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名家大讲堂”上的发言,本报刊发时有删节。陈菁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