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9月05日 星期三

    民间:文学的灵魂

    陈世旭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9月05日   03 版)

        在大学听老师讲庄子,讲楚文化,讲它们较之子不语更多的飞扬灵动,一知半解。又见识几位同行谈论灵魂,更是一头雾水,随着阅历的增长,我渐渐发现我的浅薄。

        那年参加北方边境的笔会,在那里第一次见识了鄂伦春民俗。

        正是黄昏,潮湿的凉意从四面八方袭来。鸟悄悄地离开被太阳晒得温暖的树梢,振起翅膀,飞进树林深处。雾在林中飘荡。被树枝分割的天空特别明亮。一切浮躁都被洗净,仿佛远离尘世,心灵恢复了本来面目,被弥漫在原野上的沉寂滋润。森林成为艺术深沉、宁静的心理背景。

        森林中站着鄂伦春部族的图腾:太阳,月亮,男人,女人,飞禽,走兽,十二个杜瓦兰神,栖息在十二种植物上的十二种动物……可见的世界到处是不可见的力量,所有的生命和非生命、有机物和无机物都有着灵魂。没有创始者,没有寺庙,没有成文的经典,也没有规范的礼仪。人们崇奉的是氏族或部落的祖灵和图腾,乃至一切动植物以及无生命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

        拜火。拜山。拜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祖神的偶像挂于树梢,两侧是日、月和大雁、布谷。树间皮绳上悬挂着兽头和兽尾、脏器和四肢,兽头朝向祖神。凭借祖神的力量,为生存而战。

        猛烈地击鼓,疯狂地摆动腰铃。宏大而嘈杂的鼓铃之声变幻莫测,简朴粗犷的野性音响,充满慑人魂魄的威力。这音乐不是生活之外的“艺术”,就是生活本身。自然是灵性和拯救的源泉,赋予人们改变境遇的能力。人们与自然为友,并不追求彼岸世界。基于人类自我实现的欲望,寻觅自己的梦境,发现自己内在的神话,是人类与自然的整体生命力。让所有的人都体验到与万物一体和万物之神圣,回归大地之母的怀抱、回归生命本身。

        那些我仰慕的北方作家就是在这样的泥土、水和空气里、在众生云集真情裸露的地方成长起来。精神探求者们足踏在哲人向往的自由而新鲜的土地,像北国原野一样质朴而博大。

        倾心地听一位作家深情地说起他的祖母:一条长长的牛皮鞭子,最后没有叫醒春天,最后骨架疏散,鞭声干瘦,冻土地上的浮土都没有带起来。作家把这些故事入了文字,因为繁华和悲凉都十分神圣,都应该有人惦念。

        由此作家认为,敬畏灵魂的人是幸福的。乡村城市化的过程中最明显的一点是让我们丢弃了灵魂。多么辽阔的大地,多么绵长的传统,灵魂如繁星散落在穷乡僻壤,默默地闪光。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的生活中,灵魂让所有人都不会独立承担人生苦楚,或自享人生美好。这位作家最后说:有灵魂的日子,才有真正的人生的快乐。

        我的脑子像被电光火石的一闪突然照亮,深受启发:

        文学的灵魂与生硬的哲学概念并无干系,而是个特感性的话题:灵魂是民间美学与道德的归宿。表现出人类童年的天真。对文学来说,保有这种天真也就保有了文学的纯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