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8月22日 星期三

    我与久石让的缘份

    赵斌玮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8月22日   18 版)
    赵斌玮(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市场图书事业部主任)

        那时我在日本留学,学的是商科,对未来的规划是,去金融公司就职,拥有一份不薄的收入和稳定的工作。

        在日本,大学生打工是很常见的,于是,我有了第一份工作:在一个中餐厅,做服务生。那是一家主打小笼汤包的餐厅,价格不菲,而这样一家餐厅的常客却都是日本人。餐厅的一角有一个舞台,每周五和周末晚上,会有一个看上去三十出头的男人,来这边演出。每次演出结束,大概是九点多的样子,他便坐在舞台旁边的小桌边,点一份小笼,加一瓶啤酒。而负责上菜的我,便在每次送餐的几句寒暄闲聊中渐渐与他熟络起来。

        一个周日的晚上,客人渐渐少了,我照例给他送菜,他唤我坐下,于是有了第一次正式的聊天。他说,他从小的梦想就是做音乐,大学毕业后做了两年自由作曲人,最后因为生计,成为某个小学的音乐老师。“教孩子音乐固然很好,他们都是小天使呐”,他说这话时,左手拿着喝剩了一半的酒杯,眼里闪烁出温柔。“但作曲的念头还是放不下的,特别是夜深的时候”,他放下酒杯,抬眼看向坐在对面的我,“这也是我来这边的原因,演奏,在演奏中捕捉灵感。我的偶像也是这样做的呀。久石让,你知道吗?”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后来,我才发现,尽管他的演出曲目风格总是多变,但每晚的最后一首,总是舒缓悠扬的曲子,那些作品,都出自他的偶像。

        从这个一直没有放弃作曲梦想的男人那里,我第一次知道了久石让。

        毕业后,我在日本工作了几年,又因为机缘巧合,回到了上海,接触了一个全新的行业:出版业。由于在日本留学的背景,我主要负责日本的版权对接,对于日本的新书格外关注。这是2016年的一天,我和往常一样,翻阅日本的书讯网页,“久石让”三个字忽然抓住了我的眼睛。思绪回到留学日本的那段日子。我后来在那个餐厅待了半年不到,之后打工因为实习而间断,而与那位乐手也便失去了联系。他现在还在那个店里表演吗?不管怎么样,久石让的书还是不能错过呀。我记得,自己当时兴奋地点开了这个抓人眼球的书讯,哦,原来是久石让的音乐手记,还是他自己写的!这就更令人激动。于是,我将书讯单独挑出来,翻译成中文,同事们看了介绍,也感到这是一本好书,这增强了我引进此书的意愿。

        然而,音乐虽然是人类共同的语言(我自己也玩吉他),但集中写音乐的书,毕竟还是比较小众的领域。为了对市场进行一个较为准确的预判,我将书讯又给了很多日本文化圈的朋友看,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本书译者的、复旦大学日语系老师艾菁。她热爱古典音乐,同时又精通日语。那是一个风清气爽的午后,在复旦拜访其他老师后,我如约敲响了艾老师办公室的门。她热情地招呼我坐下,一壶咖啡,配着巧克力,我与她说起这本书。艾老师当即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她说起自己1997年第一次去日本,时值宫崎骏导演的《幽灵公主》在日本全国公映,她在电视上第一次完整地听了《幽灵公主》这首声乐作品,立马有种被石化的感觉。这是她第一次接触久石让的音乐。

        之后又问了很多朋友,都认为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久石让是那么知名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为我们所熟悉,宫崎骏动画和吉卜力的橡子共和国又受到了大众的追捧,但大陆市场上能见到的久石让自己写的书,只有之前中信出版社出过的一本《感动,如此创造》,这些都为引进这本久石让的音乐手记提供了有利的前提。

        之后,我便“莽撞”地去找出版此书日文版的小学馆(没错,柯南系列漫画都是他们出品的),小学馆的老师又给了我他们在上海办事处的联系方式,终于联系上了,便开始走正常的申报、竞价流程。

        等待的过程总是煎熬,庆幸的是,我们最终在竞价环节中拿到了这本书的中文简体字版版权。剩下的便是等待久石让先生这边的最终答复。需要久石让先生签署合同,才算最终生效,而他那段时间几乎一直在世界各地演出。尽管此事已完成了99%,但仅有的1%还是让我心生担忧。当然,结局是美好的。我终于等来了对方告知喜讯的邮件。我立马将消息告诉了艾菁老师,也是在这通电话里,我们当即敲定,由艾老师翻译此书。

        之后,大家便风风火火行动起来。翻译加上编辑加工,大半年后,中文版《久石让音乐手记》面世。封面上,久石让手拿指挥棒,闭着双眼。音乐厅的暖光打在他的身上,一切都显得刚刚好。久石让在这本书里曾说:“演奏,是让乐音成为音乐的最后一步。这是现场,是最后的机会。听众就在面前,一切接近某种沸点。某一个眼睛看不见的按钮被触发,乐音于是终于成为音乐。”封面上的他,大概就是在享受这乐音成为音乐的美妙瞬间吧。

        现在,在我的桌头静静躺着这本黑色封面的中文版《久石让音乐手记》。距离第一次听到久石让这个名字,已经过去七八个年头了吧,当时眼前的人也不知去向了何方。我们最终没能成为朋友,但他曾感动我,也让我结下了与久石让的这本书的缘分。因为引进出版了这本音乐手记,我结识了久石让粉丝团的团长等久石让的忠实粉丝,也结识了各行各业很多热爱音乐的人们。

        久石让曾说:“我愿自己是音乐历史长河中的一名作曲家,我希望在这个位置上写出应该由我来完成的作品。”而我想说,我也希望自己作为出版人,能够在我所处的位置上让更多优秀的、有价值的作品由我手带给更多人。

        当然,下次再去日本,我一定会带着这本中文版音乐手记,回到那个曾打过工的餐馆。我希望,有机会,可以将这本书当面送给那位执着的久石让粉丝。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