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8月22日 星期三

    地方性秘闻与传奇

    於可训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8月22日   08 版)
    《黄冈秘卷》,刘醒龙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定价49.80元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有许多作家对“地方性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尝试运用“地方性知识”进行创作,如孙惠芬、柯云路等取用方志资源和体例的“方志体”小说,韩少功解剖一个村庄语言文化习俗的“词典体”小说,以及某些集中于一个特定地域的“乡土小说”等等。如果算上阿来的《瞻对》和梁衡的《中国在梁庄》之类的历史纪实或“非虚构”类作品,采用“地方性知识”的创作,几乎成了一种潮流。从某种意义上说,刘醒龙的长篇新作《黄冈秘卷》,也可以归入这类“地方性知识”小说之列,只不过作者的着眼点是正在流失的“秘闻”而不是尽人皆晓的“知识”,所以带有很强的“传奇”色彩,我因此称它为“地方性秘闻与传奇”。

        作品以“黄冈秘卷”命名,自然讲的是黄冈这个地方的“秘闻”与“传奇”。《黄冈秘卷》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不满足于一般性地描述尽人皆知的“地方性知识”,如东坡赤壁、黄麻暴动、黄高神话等等,而是将其笔触深入到历史和人性深处,通过一个家族数代人的命运变幻和恩怨情仇,揭示黄冈人的独特性格和黄冈文化的独特气韵,是一部为黄冈人立传,为黄冈精神立传的书。

        作者在舍弃宏大叙事的先入之见的同时,也舍弃了以中心情节贯穿始终的写法,而采取一种更适合于抉发“秘闻”、演绎“传奇”的闲聊式写法。但在这种看似漫不经心的闲聊中,却又有一些核心的情节元素,在对这些随心所欲的话语起焊接和支撑作用。这种核心的情节元素,基本上是围绕三本“秘卷”凝聚起来的。一本是与黄冈高中有关的“高考秘籍”《黄冈秘卷》,另外两本虽不以“秘卷”命名,但也属一个家族或一级组织的“秘籍”。这就是作品的主人公刘声志所在的刘氏家族正在编纂的《刘氏家志》和黄冈县党组织编写的《组织史》。这三本“秘籍”,在作品中分别承担了不同的叙事功能,又相互缠绕,相互补充,共同完成了作者对一种地方性文化的阐释和建构。

        《刘氏家志》作为一部家谱,顾名思义,围绕它展开的自然是一种家族叙事,它以刘声志、刘声智这两个几乎是“同一时刻”出生的堂兄弟几十年的恩怨为中心,追述了刘氏家族从曾祖到“我”的家族历史,也展现了刘氏族人在当今时代的命运转换和生活变化。这种家族叙事不在追寻家族的荣耀,而在表现刘氏先人的勤谨耐劳、忍辱负重、正直忠勇、执拗端方的品质,这也就是作者所津津乐道的黄冈人的性格。刘声志对组织的信赖和忠诚、在工作中的忘我和献身、对丑德陋行的疾恶如仇和不能容忍,虽然有接受革命教育和革命者(如为革命献身的国教授)影响的作用,但从一个家族内部的精神联系来说,仍然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基因的转化和传承,这样的家族叙事因而旨在追溯一种地方性文化的根。

        与《刘氏家志》所承担的叙事功能不同,由《组织史》牵连起来的主要情节,是围绕主人公刘声志的革命经历展开的叙事。这位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充满爱国热情、与汉奸面对面地作过殊死斗争的青年,投身革命后,也经历过生死的考验,为解放黄州作出过贡献。但他的主要业绩,是新政权成立后,在从地区财税科长到调往外县的区领导任上,为工作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在《组织史》中,这位当过“这个县”所属八个区所有区委领导的刘声志,和他的战友,当年在解放这座县城时,抱着炸药包炸开城门的另一个黄冈人王朤,不过寥寥百十个字。在山洪暴发时,他冒着生命危险无数次潜入水底,排除险情,在《组织史》上记载的,也不过是三个字:“擅游泳”。但他却像王朤一样,感到格外满足。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传记,而是一个“组织”的历史。这个“组织”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见诸记载不过是百十个字,甚至籍籍无名的个体,它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才使得像刘声志这样的“组织”中人,无论在怎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甚至遭遇领不到离休工资的尴尬处境,都对“组织”充满希望和信心。这无疑不仅仅是在歌颂某些英雄个体,而是在褒扬遍布黄冈大地的一种革命精神。这种革命精神既是革命本身的伴生物,也是由黄冈人的独特性格淬炼而成。

        在这三个“秘籍”中,《黄冈秘卷》既是叙事的纲领,又是情节的枢纽。作品起于作家少川的女儿、中学生北童对《黄冈秘卷》的仇恨和抗议,终于《黄冈秘卷》中使北童感到困惑的那些问题包括那道无解的“怪题”得到解决。从表面上看,这部“高考秘籍”似乎与“家族”和“组织”无关,但作者却通过《黄冈秘卷》中的两则作文材料,巧妙地串起了与“组织”中人刘声志的童年和爱情有关的“家族”故事。这两则作文材料,一则是“世上最贵的皮鞋”,讲述刘声志的姑奶奶在身为童养媳不得自由的情况下,每年冬天仍然坚持偷偷地给娘家的几个孩子做鞋,没有这位姑奶奶做的鞋,刘家孩子就得赤脚过冬。为此,刘声志发誓要为姑奶奶买一双世上最贵的皮鞋,但当刘声志兑现这个诺言的时候,这位姑奶奶却不久于人世。这虽然是一个感恩的故事,但这个故事背后,却隐含了刘氏家族的一段辛酸的历史和刘氏族人知恩必报的品德。另一则“无情的甘蔗”,讲述刘声志的父亲用一捆甘蔗阻止刘声志与海棠姑娘结亲的故事。海棠是旧政权崩溃前夕黄州守城主官的千金,但又是靠近“组织”、帮助刘声志联系“组织”且在危难中救助过刘声志的进步青年,刘声志的父亲阻止刘声志与海棠结亲,只是觉得自己的儿子配不上这个长着一口只能喝洋参茶却不能啃甘蔗的雪白牙齿的大家闺秀,但导致这两个年轻人关系破裂的真正的原因,却是在海棠的父亲遭镇压的问题上两人之间发生的冲突。这桩因“家族”和“组织”的原因被中断了的姻缘,在刘声志的人生长河中,不时激起一些情感的涟漪,牵动了刘声志的家庭关系和情感生活,也在全书的情节中布下了一个复杂的谜团。这个谜团的解决,又有赖于这两则作文材料背后隐含的复杂人事和《黄冈秘卷》制作者的最终解“秘”,《黄冈秘卷》因而成了联系“组织”和“家族”的综合“秘籍”。

        以上,还只是这部作品的一些主要的情节元素中包含的“秘闻”与“传奇”,作者在对这些主要的情节元素展开的叙述中,又穿插了许多历史的“秘闻”与“传奇”,是所谓“秘”中有“秘”、“奇”外传“奇”,从这个意义上说,《黄冈秘卷》堪称一部当世奇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