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6月13日 星期三

    守望人文乡土生态、弘扬优秀文化遗产的参照文本。

    常说常新的乡贤“史记”

    裴震烁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6月13日   20 版)
    《无陂不成镇》(全二册),裴高才、王凤霞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定价198元

        “无陂不成镇”流传千古,名满天下。只是,长期以来人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好在裴高才、王凤霞的新著《无陂不成镇》一书,弥补了这一缺憾。是作既对“无陂不成镇”的文化源流与特征首次进行了系统解读,又精选了古今中外百名人杰的精彩故事,将天下黄陂人“敢为人先”的开拓力,“九佬十八匠”走南闯北的“工匠情怀”刻画得淋漓尽致,文史交融,相得益彰。著名史学家冯天瑜称之为“是一部守望人文乡土生态、弘扬优秀文化遗产的参照文本”。

        湖北黄陂是千年古邑,武汉新城,《无陂不成镇》作为乡贤文化“史记”,阐发了“无陂不成镇”的精神内核与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是相通的,甚至与世界古代文明具有某种对应关系。

        作者通过爬梳《楚辞》,查到“无陂不成镇”的语言源头——黄陂方言自古就是“官话”的依据。原来,黄陂地处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交汇地带,使得黄陂话具有“南腔北调”特点,如黄陂话的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入声共六声,比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丰富。它和楚声、楚地、楚物共同形成了“楚风汉韵”的鲜明特色。即黄陂话兼有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区和江淮官话区的特点,它的许多字、词、句均见诸于《楚辞》。难怪语言大师赵元任将黄陂话称之为“典型的楚语”。著名文化学者胡秋原则说:“用黄陂话诵《楚辞》,唱楚戏、京剧,独具魅力。”

        作者运用考古成果、方志史料、民间谱牒与文学作品等多重证据证明:黄陂是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摇篮之一:孕育了以商代盘龙城文明为特色的长江城市文明之源,产生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兰传说》,催生了影响中国八个世纪的程朱理学,还是推翻两千多年专制帝制、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政体的辛亥首义文化重镇。所有这些,构成了“无陂不成镇”的文化特征。

        此书所列传主大都是在各个行业独领风骚的中华儿女,有的甚至创下中国或外国之最,他们是历代黄陂精英的缩影,体现了古往今来黄陂人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早在古代,黄陂先民筚路蓝缕,曾创造了中华乃至世界文明奇迹:商代宏伟的盘龙城宫殿建筑横空出世、美轮美奂的青铜器与玉器,举世无双;从这里走出的巾帼英雄木兰将军,程朱理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兄弟等先贤,名传千古。在近现代,这里飞出的名贤硕儒,彬彬济济。诸如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中国私立大学的先驱陈时父子等。到了当代,从“台海破冰第一人”胡秋原、美国首任华人与亚裔大学校长田长霖,到中国花鸟画大师冯今松、意大利首位外侨加勋爵士万子美,以及“孝义兄弟”“轮椅上的天使志愿者”等,无不彰显时代的风采。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乡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涵养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土壤。钩沉乡土文化,抢救文化遗产,就是为了让文化血脉滋养一代又一代人,通过这种源源不断的文化接力,让乡土文化长久赓续,星火燎原,更为复兴中华文化、实现“文化小康”添砖加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