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8年06月13日 星期三

    读《民歌与新诗》有感

    林青 《 中华读书报 》( 2018年06月13日   18 版)
    《民歌与新诗》,段宝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4月出版,定价78.00元

        对民歌与新诗的关系作了多方面的分析。

     

        1918年2月1日《北京大学日刊》刊登了蔡元培先生发布的《校长启事:征集中国近世歌谣》,这是中国民歌征集运动的起始,距今已经整整一百年了。正好今年(2018年)出版了段宝林教授教学60年的论文集《民歌与新诗》,是有纪念意义的,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民歌与新诗关系非常密切。一般认为新诗创作是五四时期开始的。其实,如果把新诗的特点——白话诗作为新诗与文言古诗区别的标准,则新诗创作的起始时间还要早得多。我们看到在宋元以来的民歌中,就已经有了白话的新诗。例如南宋初年流行的江苏民歌《月子弯弯照九州》: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高楼饮美酒几家流浪在街头

     

        就是一首地道的白话诗,流传在人民的口头。朗朗上口,第一句有不同的异文,如“月儿弯弯照九州”,都是口语白话,也是很好的诗,不是现在还在流传吗?怎么能否认它是新诗呢?我们根据新诗是白话诗的标准,完全可以断定这是一首早期的新诗。

     

        于此可见,民歌和新诗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有时甚至是合二而一的:既是民歌,又是新诗。

     

        当然,民歌和新诗的关系还是相当复杂的,于此曾经引起了一些误解和争论。

     

        例如,新诗中有一种体裁叫“民歌体”,指的是七言四句体。所以许多人都认为民歌体很单调,从而反对新诗学民歌。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而且是很大的误解。

     

        段宝林教授在《民歌与新诗》一书中,对民歌与新诗的关系作了多方面的分析,其中“论民歌艺术”部分,有一篇《说“民歌体”》针对以上这种“民歌体简单”的论调,作了非常简明扼要的分析。指出民歌体很多,不只是七言四句的山歌体,还有李季《王贵与李香香》所用的“信天游体”就是两行一段体;此外还有花儿体(流行于甘肃青海等地);还有许多很自由的民谣体;而且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许多种民歌形式,故而“民歌体”是非常丰富的,而绝不是简单的、单调的。

     

        书中还有《论歌谣的体式和诗律》一文则进一步全面地论证了全国各民族的各种民歌民谣的体裁和诗律,竟有好几十甚至上百种之多。

     

        为了全面研究民间歌谣的体式和诗律,段宝林教授还发动全国各民族的好几十位民歌研究者和诗人,研究各种民间诗律,主编了三本大书《民间诗律》(1987)《中外民间诗律》(1992)《古今民间诗律》(1999),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由著名的专家教授、诗人冯至、王力、公刘作序,给以很高的评价;著名诗人贺敬之同志、音韵学家周祖谟教授、文学家吴小如教授题签。这本《民歌与新诗》收入了此三书主编自己的几篇前言和后记。对民间诗律的特点——各种押韵的方法:头韵、腰韵、尾韵(脚韵)、腰脚韵、压调等等,作了具体的分析和说明,对民间诗律的古今变迁、对中外各民族民间诗律的比较研究、对十七年编选这三本民间诗律专著的艰苦历程,都作了具体的记述。

     

        此外,书中还收入《中古民间诗律新探》《北京古今民间诗律的立体研究》等等长篇论文,运用立体思维进行民间诗律研究,有许多新的发现。

     

        在“诗歌创作总说”部分,收入《立体诗风》《俗文学诗歌概述》《民间诗歌分类刍议》等等论文,全面论述了诗歌艺术的内容、形式、历史发展、风格流派的立体研究,民间诗歌与俗文学诗歌的异同特色、和各种各样的民间诗歌样式等等动态立体研究的新成果。

     

        对作家诗人的诗歌创作,书中收入了评论分析古今著名诗人与民歌的关系的文章,总结出一条艺术规律——雅俗结合律:所有卓有成就的著名诗人,几乎都是非常重视民间歌谣的。具体论述了屈原、李白、杜甫、苏轼、仓央嘉措、刘半农、林庚、田间、贺敬之、王学忠、娄德平等人的作品。还有一篇《马雅可夫斯基与民歌》的专论。

     

        在“新诗兴衰的历史规律”部分,论述了诗歌创作与人民、与时代、与社会的关系,决定了诗歌的兴旺发达或冷落萧条。《文学民主化的先锋》《中国诗歌的衰弱》《论艺术的失落与回归——为什么否定贺敬之的诗》《也谈新诗现代化的出路——读黄怒波〈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当代中国的现代性重构〉有感》等文,对当前的新诗创作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从艺术规律出发提出的建议,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在书的最后部分,还收入了自己创作的26首新诗。有上世纪50年代的《题照》,60年代的《爱情和理想》《真理谣》,70年代的《井冈四咏》《致天安门前的哨兵》,80年代的《未名湖之光》《战友谣》,90年代的《大道礼赞》《新华赋》、和新世纪的《我站在喜马拉雅山顶》《南海抓海盗》等等。

     

        这就说明,作者不只是在理论上研究新诗和民歌,而且在实践上有创作的经验,对诗歌的理解可能要更加深入一些吧。

     

        在文风上,作者总是用事实的归纳和分析,提出新的见解,有许多新的发现,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人云亦云的教条,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艺术规律,有时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不过我还要说一句,虽然这是作者多年辛勤劳作的成果,很有价值,但是许多新的创见却仍然是一家之言,一得之见,相信这些在事实基础上的结论,在时代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会不断发展更新,更加全面、深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